近来,读完了单之蔷先生的《中国景色》。单先生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副总编辑。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这本书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本书售价69元,当时是否买下犹豫不决。爱人说,既然你喜欢,就买下吧。别担心钱了。
买回家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地读完了。要说,如果仅仅从文字上说,读本书三天没有问题。但是,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对付的读物。细读慢品,绝对值得。
一是书中的照片,绝对精彩。都是很难得的,用精美来形象,都显得有点平庸了。里面同时还有遥感图等,非常丰富。视野相当开阔。
二是作者的文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介绍中国的景色时,作者以类似其游记的方式来介绍,读来轻松惬意。作者的文字表现力也很强,简明,却直达意思的核心。
三是文章的思想深刻,很多观点,是传统的作品中所不多见的。比如对于四大发明的论述,作者认为具有强烈的西方殖民入侵者的视角。这很对。但是中国往往需要借助别人的视角来说明我们自己,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没有更好的他人话语,恐怕也只好这样了,所以,对其要更改4大发明的内容的部分,我并不赞同。又举一例,文章对地理的分析,认为同纬度,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存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可能就是荒漠。看了令我磊吃一惊。却又不得不折服。这样看来,国家采用发展东部,再到现在发展中西部,让东部带动西部,何其必要。
对于文化部分,作者多次用地理的角度来解释文化现象,个人觉得可以商榷。我更倾向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来解释。在很多地方,生存都是问题,现代经济发达的地区的道德演化自然不能套用到落后地区。不能认为走婚等就一定是人类婚姻的理想形态。我对此是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