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画院春意浓——成渝书画家共绘丹青


  新都画院春意浓——成渝书画家共绘丹青



  桂湖梦柳



  “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 楼台掩映,花木扶疏,小巧别致,繁花飘香,被称为“川西第一湖”的桂湖是是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杨升庵的旧居,以环湖遍植桂树而得名。



  成渝书画名家交流参访团(从左至右:范国明、杨志立、眭京玲、邓小如、张修建、武辉夏、周明安、罗文明等合影。

  新都区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北部,为古蜀国三大名都之一,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之美誉。2010年3月10日,香城新都迎来重庆九龙坡区政协书画代表团一行9人,九龙坡区政协副主席眭京玲、邓小如、诗书画院长范国明、副院长武辉夏、诗书画院副秘书长何勇等应邀到新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成都市新都区政协副主席倪宗新、新都画院院长周平等对重庆书画家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在桂湖举行书画艺术研讨会,会上,成渝两地画家就当代艺术何传统文化各抒己见,取得共识,两地艺术家要展开更深入、广泛的文化艺术交流,为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花木扶疏、楼阁掩映的杨升庵祠是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的遗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不是罗贯中的作品,而是杨升庵所作的《临江仙》词 ,这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词,是杨升庵一生感悟与智慧所得。杨升庵即杨慎,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杨升庵以毕生精力,著述四百余种、涉及史、诗、文、音韵、词曲、戏剧、书画、医学、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十分浩瀚,故《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傅,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升庵是云南人敬为神的三者之一:观音、诸葛亮、杨升庵。他的著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他的勤奋精神,值得学习;他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值得研究。



  成渝书画名家(谢德健、张大路、武辉夏、周平、何勇、范国明)



  新都画院位于升庵公园湖心楼,1993年9月创办成立,以创作书画精品、培养书画人才,增进书画交流,加强书画研究为己任,创办了四川新都画院美术学校,着重培养、发现、扶持推出艺术人才,画院坚持画师联谊会制度,组织画师深入生活,每年举办个展、院展,在艺术发展道路上提倡“借古开今”,即无论古代、现代,凡是优秀的作品,对有用的都借鉴、吸收,拒绝闭门自守、盲目排外的错误思想;鼓励和推动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作品出现。



  升庵桂湖园门,是一座造型奇特,长达百米的紫藤廊,藤王又名“连理藤”,据说是杨升庵所种。左右各一古藤的枝蔓在大门正上方交汇,形成罕见的百米长廊。古藤条蔓纠结、盘桓缠绕,以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夫妻恩爱之心。这株已生长了约五百年的古藤,得升庵桂湖之灵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主藤直径达86厘米,实为全国罕见之藤王,天下奇观。



  书画家从左至右何勇、杨志立、武辉夏、范国明。



  书画家从右至左周明安、武辉夏、杨志立、范国明。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宝光寺的有镇寺三宝:锡兰国王亲赐释迦牟尼舍利子、道光皇帝转赐印度优昙花、暹罗国王馈赠贝叶经等。 康熙皇帝被塑为成都宝光寺五百罗汉中的第295尊夜多尊者 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宝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有蜀汉钟鼎、梁武帝大同六年(540 年)所雕刻的“ 千佛碑”、唐代砖塔、创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尊胜幢”和清代镂空石雕舍利塔,以及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名家书画品,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



  宝光寺内有许多楹联题刻,寓意深远,发人深思。如山门有联:“出入在斯,务要了明性去;圣凡所到,须当问过心来。”弥勒殿有联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无所不容。”钟楼有联:“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大雄宝殿联云:“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又云:“退一步看利海名场,奔走出许多魑魅;在这里听晨钟暮鼓,打破了无限机关。”东方丈有联云:“凡事尽当其然,总期各了各心,方无挂碍;有生根乎自在,只当我行我法,不蹈虚锋。”



  宝光寺陶俑



  宝光寺内舍利子。令寺僧最为津津乐道的无过于佛门三宝:舍利子、优昙花和贝叶经。资料显示,舍利子是清光绪三十年宝光寺自信长老的弟子真修和尚从斯里兰卡,共有二颗,一黑一白,安放在透明的水晶球内,外罩以铜质镀金的小塔。塔为四方单层亭阁式,高约二十厘米,制作精美,基座为莲花座,塔身镌刻着龙柱、花卉,额上有“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八字。优昙花,梵语为祥瑞花的意思,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和斯里兰卡。宝光寺的优昙花为铜质合金铸造,高一百五十五厘米,叶互生,花分六组,每组聚生许多小花,隐于壶状的花托中。据说,此供可当编钟使用,用筷子打击四周叶片,能发出“优昙钵罗”的声响。此花原是印使臣送给中国皇帝的贡品,是清道光皇帝钦赐。贝叶经是清光绪二十八年,真修和尚去曼谷谒见时,泰国国王所赠。这部贝叶经为梵文的《妙法莲花经》,装在长五十厘米、宽八厘米、高八厘米的檀香木盒里供人参观。



  陈子庄作品《荷》



  张大千作品



  严松父作品

  研讨会上,四川省著名画家周明安、杨志立两位先生对重庆画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盛邀范国明、武辉夏到家里做客。

  近现代(包括当代)重庆、四川出现张大千、陈子庄、夏云珊、严松父、晏济元、周北溪、冯建吴、苏葆祯、何其芳、李伯钊、罗中立、陈可之、高晓华、叶毓山、江碧波、郭选昌、刘雪奄、施光南、李云迪等众多艺术家,成渝两地艺术家加强交流,切磋技艺,共绘丹青,有助于提高艺术水准,繁荣文化事业,这样的交流活动受到两地艺术家的重视的原因。

  蔡律    201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