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太极图作于北宋,是五层结构的立式太极图(见图示),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对该太极图进行阐释,其含义大致如下:
周氏太极图




八卦分解图之一
例如,以三才为基点,爻位由下向上叠加,依照上阳下阴的次序,可以展开先天八卦序列: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从垂直轴线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顺序排列。见下图:

《尚书·洪范》为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相传《易》八卦与《洪范》九畴乃天赐所得,汉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随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乃是治国安邦修身,裁定天下秩序之大法。《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也就是说,其一用五行立其根基,其二用五事修养身心,其三用八政设置官职,其四用五纪定制时序,其五用皇极建立政统,其六用三德执掌驾驭,其七用稽疑决策进退,其八用庶徵把握天人,其九享用五福,戒罚六极。
《易》与《洪范》皆为圣人通明天下之至理,化育群生之至道,《易》本于阴阳,化而八卦,八卦而衍為六十四卦,阴阳生生对待而交错,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故为之《易》。《洪范》本于刚柔,化而五行,五行而有顺逆,各有其性,建皇立极,而尽天下之性命,而定天下之事业。
何谓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极。《易》曰“太极”而《洪范》曰“皇极”何也?太极表天道,皇极表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太极显体,皇极达用,即体而达用,故太极、皇极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极”,在人道曰“皇极”。皇极就是处中用和的根本原则,是《洪范》精神之所在。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恩怨矛盾,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依据什么标准呢?这就是公平与正义(大中至正)。
从箕子《洪范》九畴可以到看到,建立皇极乃九畴之中心,主要是强调协调各方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政治应秉承以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根基,如此才能赢得公众支持,才能达到官民认可,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心得以安宁。
阴阳鱼太极图是描述各种矛盾(阴阳)关系的动态模式,笔者在阴阳鱼太极图中央加了一个圆圈,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则协调矛盾(阴阳)关系的最佳模式,这个圆一方面体现了不偏不倚,另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寻求共性,从而建立和谐的整体秩序。这就是大中的精髓。
笔者的太极图是将《易•系辞》中的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关系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关系合而为一,并将《洪范》中的皇极揭示了出来。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虽然揭示了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化过程,但是并没有将《洪范》中的皇极显现出来。
道家将空心圆称作“无极”,而将阴阳运化过程称作“太极”,若按照道家的说法可以画出三极分解图:
三极分解图
八、郭氏太极图与含三为一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有:“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诸儒对“无极”、“太极”争议颇多,朱熹与陆九渊有著名的鹅湖之辩。
周子的《太极图说》是儒、道、佛融合的产物,固然带有道家与佛家的痕迹。“无极”出自《老子》,是道家对万变事物“本体”的描述,而将“阴阳互根”的变化之机称为“太极”。在《太极图说》中没有“皇极”之说,但却有“阴阳和中”之实,这就是皇极境界。“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是《太极图说》对皇极(立人极)层次的描述。阴阳致中变合,而形成了多元互动(即五行)关系,五行是《尚书·洪范》中的重要内容,是万物有序运行的纲纪(“彝伦攸叙”),其核心是阴阳致中和合的“皇极”。
“无极”、“太极”、“皇极”本是一体,不是说太极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无极或皇极,或者无极之外有一个皇极,这三极是一体的关系,而是万事万物不同层次法性的呈现,这三极与传统文化中的“体、相、用”三义相应。佛家讲,“体”是真如本性,亦称“佛性”。佛性清净平等,不垢、不净,不来也不去,是无处不在、遍满法界(故与“无极”相应);“相”是性之功德,也是自性本具一切智慧、能力的显现,天地间差别万象无不是这一法力的显现(故与“太极”相应);而“用”,则是应用无方,能随机应化,随缘教化,归其本乃是以和德为用(故与“皇极”相应)。
由上贴图所示,笔者的太极图是融“无极”、“太极”、“皇极”一体的,即含三为一,是对周子太极图和传统阴阳鱼太极图的继承与发展。
儒家讲“一物一太极”,无极、太极、皇极无非都是自性的体现。在“无极”境界,众生本具的法性是平等的;而于“太极”境界则呈现万千差别,故也是自由的(依其自主性而有别);而“皇极”境界将这平等与差别融合为和谐之一体。故平等、自由、致和是太极图理论呈现的基本价值。
太极图理论是中国最古老经典《易》的基础学说,也是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合古通今、应变无方,在新时代下承传中国文化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以此构建中华文明平等、自由、和谐的普世价值体系,缔造平等、和谐,自由而有序的新世界,造福人类。
在佛家,“体”就是指圆满法界的形而上“本体”;“相”是表相,即表现形式、体系结构;“用”是功能、作用。例如,一个玻璃杯,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相,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在儒家,“体”一方面指内在生生的形而上“本体”,也指系统的体系结构;“用”则既是指表现形式,也指功能与作用。
如此说来,在佛家的体、相、用三者之间在儒家看来是递进的体用关系,即“相”为“体”之用,也为“用”之体。还以玻璃杯为例,在儒家看来,玻璃为之体,其形状、形体为之用;形状、形体为之体,能盛水、饮水为之用。
所以,在笔者的太极图中,若以佛家来讲无极、太极、皇极就是体、相、用的关系;若以儒家来论,无极为体,太极为用;太极为体,皇极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