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G20峰会再过两天就要召开了,这次峰会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经济困难方面将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果,让我们拭目以待。今天雷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解答,谢谢雷教授。也谢谢各位网友收看本期的“经济热点名人访”。下期节目再见! [14:43]
[雷达]: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一直到现在,实际上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手段都非常接近,或者非常雷同。前一段他们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实际上对于整个周期的调整所起的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使得人们把危机最终根源,找来找去,找到了现存的国际货币制度,希望在G20峰会上对国际货币制度做出某些改革,但是从历史发展进程上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所以在G20峰会上,我期待各参与国能够针对现有的全球经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发表和展示各自的观点。 [14:42]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讨论了美国开动印钞机的问题,包括新的国际货币储备问题,包括G20峰会。您能不能总结一下,从美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展望一下G20峰会有可能会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果?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或者共识? [14:41]
[雷达]:第二,通过最近美国的一些媒体,我们可以发现,当美国经济力量绝对值在下降的时候,实际上从它的政治、外交上的考虑,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上的变化,它开始主动提出关注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它最需要防范的是有可能在经济上对它构成冲击或者对它构成威胁的国家。在这个时候,它宁愿把更多的钱或者把全球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以往不被重视的地区和领域当中去。我觉得这可能也是美国在这次周期调整过程当中的一个对外策略的变化。 [14:40]
[雷达]:从话语权来说,从改革IMF来说,从增加IMF的份额投入来说,我觉得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中国也应当在这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许多媒体都已经谈到了。我觉得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危机虽然主要的经济体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影响,都有所下滑,但是实际上,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还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美国还是老大,美国还是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好象看到了中国在这个危机当中似乎到现在为止受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所以更多的国际义务希望中国来承担。我觉得这是我们第一需要重视的。 [14:40]
[主持人]:关于20国集团峰会,有很多的说法。有的国家建议中国有很多外汇储备,应该拿出这个钱来投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经济困难的国家。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发表了讲话,希望能够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当中的发言权。您怎样看待这个事情? [14:39]
[雷达]:单纯说中国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几个国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这次危机以后,多多少少在量上改变了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的非对等性。希拉里来华访问,命名为“倾听之旅”,危机之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至少在量上发生了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危机以后,最急切地想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是欧洲。欧洲要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最需要得到的支持是中国。因为中国握有大量的美元储备。也可以看到,美洲也好,欧洲也好,中国目前对他们的重要程度,都在提升。这次20国集团中,我们很难预期它能做出一些实质性的协调结果出来,但是,从中国所要发挥的作用来看,或者中国作用的积极程度来说,我觉得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14:39]
[主持人]:20国集团峰会即将在伦敦召开,中国将在20国集团峰会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14:37]
[雷达]:而这个时候,原来造成这种失衡状况,本来是一种全球化的发展特殊的模式造成的,现在美国单纯的去调你的需求,去调你的生产,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两端同时进行调整,才能解决问题。但是目前来说,因为需求下降已经发生了,美国想要做的事还是要想办法把需求这一端盯住。 [14:37]
[雷达]: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也未见得要区分发达和发展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次危机以后所需要调的是什么东西。很简单,这次需要调整的一个最大的东西就是美国的需求。无节制的需求膨胀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这样的一种生产方式肯定是要调整。美国的需求下降以后,一定造成的是全球经济另一端的生产过剩。也就是说,危机发生在美国,美国在经济调整的时候,你要看到和你以前相对应的另外一端的经济一定会出现问题。 [14:37]
[主持人]:这些发达国家是不是应该主动做出一些姿态来打破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带动大家真正地向全球化的方向努力? [14:35]
[雷达]:而大家看不到一个共同出路的时候,各国追求它的民族利益的话,我认为是有其合理性的。我的观点是,我们说的全球经济、世界经济,不是像西方学者说的,是由各个生产者、消费者这样的微观经济机构所组成的,它本身组成的元素是民族国家经济。在协调还没有看到出路的时候,我首先肯定应该在全球化中保护我们已经获得了全球化的利益。 [14:35]
[雷达]:首先,我不认为这次危机能够严重到和1929年那次的比较状况。其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过多次危机以后,资产阶级学者也好,还是我们自身也好,已经看到了摆脱危机一定要通过协调的手段,因为现在的世界相互依存,紧密程度如此之大,单靠某一个国家封闭自守,重新做起肯定是不对,但是问题在于,当危机一旦出现时,现在的世界经济还是由各个民族国家、民族经济组成的,只要民族经济还存在,我们就应该承认,由民族国家经济组成的世界经济当中,就有民族国家特殊的经济利益存在。 [14:34]
[主持人]:这次危机爆发以后,经常有媒体和专家学者把这次的危机和1929年的那次经济大萧条联系起来,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危机延长了。吸取了历史经验,这一次很多国家领导人纷纷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您觉得这次会不会摆脱以往悲剧的发生? [14:34]
[雷达]:为什么对这次伦敦会议我们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呢?我们这一次所要解决的问题,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解决的问题要复杂。一方面要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同时在金融领域当中,实际上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状况也非常严重。所以很显然,美欧之间的资产负债失衡的状况造成了需要传统的七国出来协调,而贸易领域的失衡不是七国的机制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扩大到20国集团上。但是这样一种双重失衡出现的话,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对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失衡的状态,各国现在认识上都不清楚。我觉得要从危机走向合作,摆脱危机的历史的发展过程来说,各国的政府还需要在反危机的过程中总结一些新的经验。 [14:33]
[雷达]:肯定危害是非常大的,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包括金融领域中的保护主义的出现,都会使得前一段迅速发展的全球化发展出现逆转和倒退。但是对于G20国集团我们抱有什么样的期待,特别是20国集团伦敦会议是不是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对这个事件的预期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原因在于实际上任何一次危机之后,从危机走向繁荣,各国的合作在中间一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在危机爆发的初期,都会出现保护主义抬头的状况。 [14:32]
[主持人]: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影响拓展的越来越大,很多国家经济都受到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在很多国家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和雇佣美国人的提法。其他国家也纷纷出台了一些措施,打着保护本国的就业和经济的名义。您认为通过G20国峰会能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对目前的经济形势究竟会有多大的危害? [14:32]
[雷达]:我觉得假设真正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不只是对于中国,对于任何一个参与国来说,我觉得它的好处可能会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摆脱了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赖,或者摆脱了外围国家受中心国家制约的状况。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原来是这样,改变了以后一定不是这样的。其次,如果这样一种货币一旦真的出现的话,我觉得可以避免全球范围当中的金融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出现。第三,在全球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比如,我们从欧洲的经验可以看到,各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或者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会由于一种新的货币产生,使得各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趋同。这样的话,可能全球经济的格局与今天相比,会发展的相对来说更平等一些,更均衡一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两极分化、中心、外围非常明显的格局。 [14:31]
[主持人]:中国能够从这种建立的新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当中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收益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14:31]
[雷达]:我觉得最重要的优点就是作为一种一揽子货币,首先就可以摆脱中心国家的国内政治需求对于一种国际货币的影响。其次,因为是一揽子货币组成,就像欧洲现在的货币一样,它会考虑到组成这种货币一揽子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服务于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交往的需要。 [14:30]
[主持人]:如果新的储备货币真的以特别提款权为基础的话,与现在的美元相比,会有什么样的优点? [14:29]
[雷达]:不是现在,我觉得1973年、1975年危机的时候,人们也已经看到,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存在问题。问题是要求改变这种现状的呼声从来都是存在的,无非是这次危机把这种要求进一步唤起,让大家来表示对于现存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一种不满。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全球化还没有达到民族国家消亡的地步,我认为只要民族国家的政府存在,它的政府信用在金融领域当中依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样一种全球化的时代,或者在这样一种全球化发展的水平下,完全摆脱一个民族政府在金融领域当中的货币信用作用的话,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它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是改革的要求、改革的呼声还是非常明显的。 [14:28]
[主持人]:目前国际上对建立一种替代美元的新的世界货币的呼声空前高涨,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俄罗斯以及巴西等新兴国家之后,联合国专家委员会上周末也发表了一个报告,敦促世界领导人同意构建替代美元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这是不是说全世界现在已经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14:27]
[雷达]:铸币税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货币都是金融货币,我们现在所拿到的美元,或者说人民币也好,实际上意味着货币发行机构,或者货币发行的政府向持有人发行的一种负债凭证。负债凭证发行的越多,这种负债凭证和其他负债凭证最大的区别是不需要支付利息,你发行越多,你免息免得越多,免息所获得的收益我们称作是铸币税的一种形式。 [14:27]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美元的地位给它带来的很大的好处。最近在媒体上看到有一个关于“铸币税”的词汇,这么一个词汇,美元是不是有这种“铸币税”? [14:26]
[雷达]:英国为什么跟在后面呢?很显然,在这方面,英国人的调子和美国人是一样的。英国虽然地处欧洲,但是没有加入到欧元区,不是欧元区的成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对英镑的存储更有好处。 [14:25]
[雷达]:美国的反对,我觉得非常好理解。因为从危机开始到现在,支撑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许多支柱都发生了动摇,比如传统的投资银行出现了问题,商业银行也出现了问题。美国的经济霸权在金融领域当中还剩下什么?还剩下美元作为中心货币来支撑着它这样一个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柱。从美国的利益角度来说,它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因为确实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发展和现在来看,美元既作为国内流通货币又作为国际流通货币的这种双重角色、双重身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从这点来说,奥巴马也好,换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不愿意轻易地放弃它的货币霸权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好处。 [14:25]
[主持人]:周行长的文章发表以后,在国际上引起了争论,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迅速地站出来反对,包括英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不赞同改变美元目前国际货币地位。为什么两个国家会反对呢? [14:23]
[雷达]:会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直接的,只是改变了一揽子货币当中的权重,通过权重的变化来影响。 [14:23]
[主持人]:目前如果直接挂钩的话,如果推行这样一种货币的话,美元的贬值会不会还会影响? [14:22]
[雷达]:是比较大的。 [14:22]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种说法,用特别提款权充当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本身也是由大国的货币,相当于一揽子货币组成的,实际上美元是不是还是在目前的特别提款权里面占相当大一部分? [14:21]
[雷达]:操作的难度取决于世界经济或者取决于各个国家货币当局的合作程度或者一体化的进程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超主权的货币形式,我认为在当今世界上也已经有了先例了。比如SBI特别提款权的设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元的出现也是一种超主权人为设计的货币单位的出现,周行长所提出来的这些东西,我们看是这样一种设想,离现实有一段距离,这个东西的出现,首先要有一个前提,以后要参与创立这样一种超主权的货币单位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增长上的协调状况如何,如果协调的状况好,我认为创造这样一种货币单位的可能性也还是存在的。 [14:20]
[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的周小川行长近期接连发表了三篇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等一系列的问题。您觉得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建立这样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操作难度有多大? [14:19]
[雷达]:以前为什么不做?以前就因为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现在还是在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为什么敢做这个事?我觉得和上面一系列我们讨论的问题是相关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从次贷开始的危机,转来转去转到现在,根本的原因还是在美国。这一次以次贷危机为标志的美国金融泡沫者金融风险一直没有传递出去,一直还在美国的国内。现在开始政府出面,同时又有一系列的像美联储主席所说的一系列手段,我认为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很可能美国现在在金融领域找到了某种手段,可以把毒资的处置成本通过货币发行的方式,通过通胀传导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国家去。 [14:18]
[雷达]:在我看来,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这次造成的有毒资产的出现,实际上和别的国家不一样,这次有毒资产出现主要是投资者的责任,政府出面处置有毒资产,实际上处置的成本落到纳税人的身上。A犯的错误,现在要B来承担,这从道义上来说,或者从市场经济的原则上来说,这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说对毒资的处理依然还有这样的争论,现在政府出面把私人投资拉进去以后,但是主体还是政府出面处理有毒资产,这样一种有毒资产的处理,最后由纳税人来承担,这也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最大的可能被攻击的地方。 [14:18]
[雷达]:我觉得确实这是值得全球关注的一个事情。因为有毒资产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起源。但是,美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开始消毒?来来回回的折腾,一直采取注资、国有化,但是从来没有对这些有毒资产进行过处置。现在为什么处置呢?现在的处置和它最初处置有什么样的不同?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或者探讨的问题。 [14:17]
[主持人]:美国上周公布了“金融消毒”计划,是一个数额非常庞大的计划,而且操作的手法也非常独特,除了政府要介入以外,还把私人投资也要纳入其中,共同进行有毒资产的消毒,您怎样看待这个计划?未来的前景会是什么样的? [14:17]
[雷达]:这个问题应该分几方面来看:首先,美国出现的通胀和美元贬值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这样一个危机过程中,我们中国的外汇储备多多少少会面临缩水的风险,这是一个大家都能够看到的现实。至于如何处置呢?无非手段有这样几种:一种就是资产的多元化;实际上从资产多元化的角度来说,我们做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资产的多元化,就会出现把美元资产换成其他国家的资产。你要换成其他国家的资产,就有一个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究竟如何,现在我们也看不出来。第二,如果你要把美国的资产换成别的国家的资产,你会卖掉现在持有的美国债券,这会进一步推动或者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的状况,实际上对中国多多少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可能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外汇储备从一个国家或者我们的居民角度来考虑,本身我们所面临的这样一种外汇风险,实际上是布雷顿体系建立以来的一种资本性风险,你处于这样的一种制度下,可能面临这样的一种风险,有的时候是无奈的或者是不可避免的。 [14:17]
[主持人]:美联储已经宣布要开动它的印钞机,印刷美元购买国债。许多网友都关心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外汇储备,毕竟中国有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购买了美国的国债? [14:16]
[雷达]:实际上现在大家对这个问题都看得比较清楚,从危机开始以来,不管是上千亿的救助方案,还是这次通过货币当局购买债券的方式也好,很显然,这是从美国开始的一次金融危机,早晚应该设法把这个危机转嫁到经济伙伴国身上去。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管是各国政府、学者,甚至国民们,大家都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这样一种政策,后期的结果一定是通胀出现以及美元贬值的趋势。大家都看得还是非常清楚的。 [14:16]
[主持人]:这次美联储的货币开闸的前景将会是怎样的?它是不是必然将引起通货膨胀和美元的贬值?外国的投资者应该怎么样防范投资风险? [14:15]
[雷达]:这一次美联储主席所宣布的做法,实际上是向人们解释,美国政府所注入的资金最终的来源是由联储通过新增货币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通过这样一种手段为美国的财政提供货币支持。 [14:15]
[雷达]:实际上从危机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采取了财政扩张的政策,也就是通过向市场注入资金,对有些问题的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的计划,挽救这样一种危机的局面。 [14:14]
[主持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时美国布什政府出台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当时在全球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这次美联储推出的上万亿美元的购买国债和抵押债券的计划,却在世界上受到一些批评,很多国家表示担忧,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14:14]
[主持人]:我们知道美联储主席在3月18号宣布美联储将直接购买美国的国债,这个消息令世界震惊,这就是美联储将启用它的印钞机印,开始印刷美元了。对于中国在内的债权人来说,这个消息意味着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双重风险。在G20国际峰会即将召开之际,关于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讨论也不断被提起,接下来我们将和雷教授一起探讨有关新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相关问题。 [14:14]
[雷达]: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雷达。 [14:13]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经济热点名人访”系列访谈栏目。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人民网记者庄红韬,今天做客演播室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雷达教授。雷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人民网“经济热点名人访”栏目。 [14:11]
探讨G20峰会热点问题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