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钱学森之问(4)
----让中国的教育赢在起点上
蔡笑晚/文
有位网友在我博客评论中写着:
鲁迅先生说:什么是悲剧?就
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现
在眼见大批婴幼儿的巨大潜能被
埋没,这难道不是人类最大的悲
剧吗?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若能推
行孩子出生就实施教育的国策,
那么任何一个国家三十年后均能
走向强盛。
希望我们的专家们,为了我们国
家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您们要为中国的早教事业
多贡献力量。
人脑有一种与所有动物都不同的机能,那就是学习的机能——即智本能。智本能的发展只有一个短暂的过程。良好的早期教育使智本能达到较高的层次。智本能的发育也有敏感期,一旦错过了敏感期,也就无异于将其阉割。因此,有人指出,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浪费不是官僚主义,而是对儿童的智力阉割。由于错过了早期教育,使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儿童发展成一个庸人。大部分人都认为孩子还小,来日方长,浪费一段时间不要紧,只要以后好好教育同样会成才。因此无意间错过了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阉割。许多人的前程就是在这种麻痹大意里被父母的双手葬送的。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的结论,也是我们亲身实践的经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指出,人脑一旦发育成熟,那些没有来得及开发的神经元就很难充分利用,因此要想挖掘大脑的潜力,只有在出生后到大脑发育成熟前的发育旺盛期进行早期教育。
伟大的科学家维纳说过:所有儿童的早期教育都将获得奇迹。这句话给人们的反思是,其实并不是早期教育创造了奇迹,而是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潜能,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懂得及早去开发它,而错过了这种潜能的发挥机会,那些个别能早期教育而及时开发大脑潜能的人,相对来说就创造了奇迹。
早期教育做好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会比较好,长大后也比较容易沟通,以后上学时就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教育,而且由于智力开发得比较好,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这样孩子既有快乐的童年又有幸福的未来。
千万别认为玩玩闹闹的童年就是快乐的童年,其实这是家长在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是以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为借口,放弃了教育的黄金期,使孩子失去了幸福的未来。
当今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的21世纪,教育竞争的前沿领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学,甚至也不在小学和幼儿园,而是在三岁之内,在婴儿的摇篮中。也就是说,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因此有人指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要想造就一代人才,只能从幼儿时期开始。所有创造丰功伟绩的伟大人物之所以出类拔萃,都可以追溯到儿时的特殊经历和启蒙,在儿时失去的机会很难在以后的岁月中得到补偿。
由于一些所谓专家的误导及大部分家长的麻痹大意,无意间错过了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阉割,使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儿童发展成一个庸人。这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第4个答案.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第4个重大原因。我们的教育在开端起始时就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钱老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设想: 8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4岁到12岁,是打基础。接着的5年(高中加大学),12岁到17岁,是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后1年是‘实习’,学成一个行业的专家,写出毕业论文。这样的大成智慧硕士,可以进入任何一项工作,如不在行,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成为行家。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无困难。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
我们可以看出钱老的大成智慧教育设想是建立在良好的早期教育之上的,没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如何能够在4岁到12岁完成8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所以,大成智慧教育实际上已经隐含了0至4岁的早期教育在内。事实上,0至4岁的早期教育对人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生命的头四年里会发展出50%的智力水平.
0至4岁的早期教育是在家庭内完成的,这就牵扯到父母和育儿褓姆的素质,现代社会有一个很奇怪的事,做什么事都要上岗证,唯独当父母当褓姆不要上岗证,
其实父母和育儿褓姆是在从事一项人类最伟大也最重要的事业---人类子孙的早期教育事业,这一事业关系到所有后继教育的成败、这一事业关系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所以父母和育儿褓姆的教育素质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办大量的父母学校和育儿褓姆培训班,合格者发给上岗证,这就会大大地提高早教的质量,使婴幼儿智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中国的教育要想发生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把教育工作做到开端起始的点上,让早教、家教制度化,不要让我们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培养出杰出人才,也为了孩子有幸福的人生,必须要尽一切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的早期教育抓好,千万不要错过孩子智力开发的黄金期。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中华民族的子孙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中国的教育赢起点上,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伟大民族之林。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