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价值投资方法的四大缺憾


       当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在国内市场上有被神化之嫌,指责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背离价值投资"的评议俯拾皆是。相应地,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优点被大书特书,但其局限却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这些局限或已成为一误再误的盲区。

  毋庸置疑,巴菲特大师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法。但其一,它并非是证券投资领域唯一正确和成功的投资方法;其二,严格而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属于绝对价值投资,是一种适合某种特定决策情境的方法。依笔者的研究,该方法存在四大缺憾。

       缺憾之一:适合该投资方法的时间窗口狭小,对于很多机构投资者而言,并不适于操作。

  人们常感叹:价值投资,道理简单,条件简单,但做到很难。在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常态市场下基本没有实施该类价值投资理念的条件。此话并非无理。

  绝对价值投资方法所要求的证券投资时机不仅要出现股票价值被低估,而且要低估到一定的深度--具有安全边界。换句话说,价值投资实施的市场条件是单个或整体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低估、错估,市场有效性丧失。这就是"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状态。

毫无疑问,符合此条件的股票投资确实胜率极高,然而适于其操作的时间窗口过于狭小。这种投资机会在中国市场恐怕至少间隔3年、5年才短期出现一次。在成熟市场至少5年或10年出现一次。

  问题在于:大部分时期,证券市场属于常态市场,估值合理或存在价值低估但低估幅度有限。该类市场对绝对价值投资者来说观望时期可能是数年之久,这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例如保险资金,尽管此类机构投资目标并非暴利,但也不敢数年空仓坐等一个不确定何时出现的"别人恐惧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