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伟:三种医疗消费模式对应三种市场机制


三种医疗消费模式对应三种市场机制
2010-2-2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建立第三方支付的医疗消费模式,将医疗消费和个人经济能力分离;同时,通过建立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并配合医疗消费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消费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目录)在规定时间浮出水面,这标志着我国自确立医疗保障制度以来,第三次通过药品目录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用药管理作进一步完善。

  与前两次的医保目录相比,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除了在总体上对用药范围仍保持扩大的趋势,即将更多的新药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外,还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新特点:第一,更加注重基本医疗需求。按照之前的政策要求,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2009版医保目录。第二,目录更加突出体现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意图。对许多可能会被滥用的药物,新版医保目录都设置了明确的限制条件。第三,对部分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仍保留了空间和进入的可能性。此次医保目录制定之初,有关部门就明确表示要将医保目录和谈判机制结合起来,探索将部分昂贵而有效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可能性;此次医保目录出台之后,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本次发布的药品目录中未包括谈判准入的药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药品谈判机制的有关规则,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体系,确定谈判准入的药品类别,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药品供应商,对临床疗效确切、有重大创新价值,但价格昂贵,可能对基金产生风险的部分药品品种及其费用支付方式和标准进行谈判。具体办法另行发布。这为部分研发生产靶向式药品、肿瘤用药和罕见病用药企业留下了想象空间。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医保支付和医保目录确实是一件决定企业战略方向的大事情,因为从市场层面而言,医疗保险基金已经成为药品消费的主要支付方。从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来看,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居民中,有72.6%的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报销,或从医保卡中直接进行了支付;94.8%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费用的66.2%。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获得了报销;79.3%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得到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4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居民中,有33.5%的门诊患者得到报销,或从家庭帐户中支付,85.3%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获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34.6%。

  从医药市场消费数据来看,2008年,我国2000多种医保药品占全国所有20000多种药品60%的销售额,2009年全国医保基金收支规模已达到2300多亿元人民币。现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分别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任何制药企业而言,其意义都不言而喻。但企业的产品在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纳入了国家的定价范围,会面临产品的政府定价,因此,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产品并非通过大量的医院医保消费的企业而言,进入医保目录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从药品消费支付角度而言,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医药消费支付模式,即公费医疗消费模式、个人自付消费模式和医保基金支付消费模式,这三种消费模式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市场机制。

  公费医疗模式

  公费医疗即由政府财政完全支付的医药消费模式,这种模式在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制之前,是我国城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家属的主要医疗消费模式。在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之后,大部分逐步转化为医疗保险模式,但目前仍然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存在。这种消费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医疗消费作为一种福利制度提供给个体,消费没有经济约束,个体表现为对药品价格的不敏感和医药消费的随意性。在公费医疗制度下,由于个体享受着没有经济约束的医疗消费福利,同时医疗机构具有依靠药品销售实现其收入的内在需要,因此,在双方的共同意愿下,无论疗效是否与价格匹配,选择价格高昂的药品成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共同的选择。对这部分消费群体而言,企业的产品只要疗效突出,其价格因素并非其最为关注的。

  个人自付模式

  个人自付即完全由个体承担医疗费用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个体医疗消费的能力不取决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应该采取的治疗措施,而完全取决于个体的经济能力和对疾病风险的敏感程度。这种模式的结果是,相当数量的个体会由于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治疗,同时,个体会产生对医疗消费的极度风险规避性,产生不愿去医院看病的心态。这种状况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主要调查结果中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在自己要求出院的病人中,经济困难或花费太多而要求出院的病人占54.5%。这就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经济收入有限的患者而言,医疗机构在进行治疗选择时,将面临极大的约束。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自我保健和自我诊断治疗,成为这部分患者规避疾病风险的有效方法。

  基本医疗保险模式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建立第三方支付的医疗消费模式,将医疗消费和个人经济能力分离;同时,通过建立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并配合医疗消费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消费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具体而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医疗消费有着促进、引导和规范的三种影响机制。这将在下篇中予以介绍。

 

 

 

作者:陈建伟 来源:《医药经济报》201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