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演员。
不管是做公开课还是做企业内训,都会有在聚光灯下的感觉,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培训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细微的表情,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对你的表现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很少有培训师有过做教师或者做演员的经历,其实即使有都未必可以照搬过来,毕竟不同主题的培训需要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专业培训就需要稳重;营销培训就需要有激情;战略培训就需要有前瞻性,管理培训就需要严谨;等等。当然还需要妥善处理所谓的互动因素,有针对性;不要让人感觉你讲的虽然有用,但是很乏味的感觉,假如听课的人或者打瞌睡、或者借着上厕所的名义,出去抽烟甚至一去不归,那么你在企业培训方面的前途就毁了。
从某种角度而言,培训师就是演员,是演员就要以票房为目的,你是培训师就要让学员交费并认为值得,甚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老板与朋友们都带过来。
作为演员,你的表演要入戏,要的是成为听众提供的解决方案人,而不是空洞无物的自卖自夸的思想者。当然你必须有思想,但你的思想必须给人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不仅需要讲究技巧,更需要注意一些原则。下面简要说一些,与培训师们共勉:
一、宗旨与意义:
听众希望从你的演讲中得到什么呢?
在喧嚣过去之后,你留给别人的是什么?
是热闹与激情,还是理性与睿智?是一段没有任何意义的虚度时光,还是一段段有价值的包袱?是让他们自己去回味与反刍,还是在你的帮助下,把他们转化为增值?
你所讲解的核心肯定不是罗列问题。听问题感觉到的无非是你分析得多透彻,看得多深入,描述得多通俗,预见得多有前瞻性。如此充其量你不过是个高级愤青,是个难以阻挡厄运降临的偏执狂,是个拥有透视功能,把别人的隐私扒光并让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专门搞恶作剧的人。
他们更希望你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如何去应对。任何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分析与论述,都仅仅是在隔靴搔痒,并不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启发,当然,具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是需要咨询公司的团队做的事情。
甚至需要客户与咨询公司去协作才能够有积极的效果。
所以这种演讲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们感觉自己缺什么,并达到如饥似渴的迫切程度,让他们对你有所崇拜,你成为他们的偶像,但从神坛下来却感觉很失落。这个过程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
你知道那些是如何进行转化的,你不需要滔滔不绝却需要能够自圆其说;你不需要掌握一切数字,只要你所提出的数字能够支撑你的论断;你不需要用逻辑去论证,但你必须让听众认同你的说法;你不需要所有人都为你鼓掌,但你需要有人给你捧场并从始至终营造积极的氛围。
二、内容与格局:
任何事情,你都要先想到结果,然后想过程,再后想细节,再去想每个人在不同时候的不同表情,以你的力量去控制一切的发生。你所取得的结果是目标,所走过的过程是欣赏沿途风景,至于那些细节是在享受玩味的意境。
开场白需要很亲和,让你的听众感觉你所讲的一切都是对其自身利益有帮助的;要有你自己的演讲风格,不求完美但求有特色。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比如有人员走动、有人接手机、有人朝你扔皮鞋等等。
比如你可以先说结论,不排除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抨击一些敏感的言论,这不是哗众取宠。
你的一切都是从现实来做为切入点的,万变不离其宗,找好切入点,从切入点直接得出结论,然后从宏观微观角度去从几个方面去论证你的结论(你的时间不够用,可以选择其中重点与熟悉的内容去讲,其他一带而过),然后再危言耸听地让听众害怕。让他们对你从偶像崇拜到渴望,当足够多的客户都想从你这边得到应对与解决方案的时候,你就有权利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给谁服务不给谁服务,有原则、有立场、有定位,并放弃掉80%的跟你“道不同不相与谋”的人,然后再从剩下的20%中选择20%进行规模、影响力与合作模式去进行选择。
作为呼应,自然你也需要有一个完美的谢幕,留下格言警句,需要让别人对你的下此出现有所期待。善始善终才是完整的表演,即使你下一分钟就要离开那个舞台,也不能忽视你那最后一分钟的表现。
三、听众与脉络:
你的课程的核心要面对的是谁?
你要找什么样的人来听课?他们是否是你的有效甚至是核心客户?
凡是降低运营成本的,就需要请CFO过来,你还可以给他们讲如何融资,给他们讲融资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他们能够的对未来的态度更积极一些;或者跟CEO与市场总监讲缩减产品类别,或者通过出售非核心产品与事业部,并加大在核心事业部及核心产品方面的团队、渠道、品牌与媒体投放、选择重点媒体与市场进行投放,把那些次要的媒体都砍掉,加大与重点媒体、重点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
你的资源只有砍掉一些并更换一些新的,才能够改变你的现状,否则即使你能够保持原状,你的效率也会逐渐低下的,毕竟谁都不是永动机,懒惰是人的本性。没有人能改变它,即使是勤劳都是暂时的,无奈的、被迫的。只有懒惰才是自然的、惬意的。
你所讲的内容既需要有宏观的成分也需要有微观的因素,宏观点明方向,不需要太清晰;你的微观要面向未来,提出目标,你的课程仅仅是思维方式的梳理,先从基本思路上达成共识,然后选择其中比较容易协调,基础比较好的才能够进行合作的深入沟通与洽谈。
最终成功的肯定会是呈现金字塔形态的,然后运用成熟之后才会形成哑铃型的。并随着颠倒炒作,而逐渐成为两个不断延伸的大喇叭。这就是营销的魔力。
你所做的培训最好遵循“三段论”的脉络。
形象地说法是“怎么了(症状)、怎么办(策略)、如何做(方法)”。
从过去与当前的现象到未来的镜像,并指引他们通向未来的道路。
你总是需要有许多对方想不到的东西,你是在用另一种角度去思维,给对方提供经验与智慧。比如,如何开源,怎么节流?怎么奖勤罚懒,如何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与向心力?你的平台与机制如何能够达到最佳的组织与机构绩效?
四、教材与收费:
你需要传授的不应该仅仅是经营与管理之术,更不是单纯的方法论甚至凌乱的点子,而是道,是价值判断。
你所在的机构定位很清晰,是所涉及的方面的分析者、方法的提供者与方案的执行者。你是企业的保健医生,是需要给对方动手术的,就要具备动手术的地方的精确性、无痛微创,给其他地方造成的衍生负面影响尽量小。
你的一切个性化的服务都是需要有现实与未来目标的数据支撑的,你的方案必须有雷打不动的原则。你的执行保障必须有专业化的团队以及完善的制度保障。以给客户提供成熟的服务。
在进行资料准备的时候。培训师需要尽可能寻找正面与负面教材。
培训师对未来一定要大胆预测,对历史的解读再精准都会是过时的,历史是不能复制的,你要着眼现在,面向未来。
但预测是不需要为结果负责任的,对未来的预测需要胆子更大一些,为的是善意的警示作用。即使最终的数据有一些出入,但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就可以。
然后再逐步进行明星化的传播。不要担心你的客户不够。不要让你的客户感觉到你可怜。告诉你是如何挑选客户的~~~~寻找那些在未来10年之内每年增长20%的合作伙伴。
并不是说你要对客户实行高收费,而是按时所收取的服务费,当然,你需要制订相应的起步价,收费标准、服务模式等等。你的培训值多少钱,你的方案值多少钱?你的调查与督导值多少钱,这些需要根据你用的是什么样水平的团队而定。当然这或许是一种新型的标准。
第一,你的很多业务是需要外包的,比如裁员的时候需要EAP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出卖非核心业务或者产品的时候,需要律师进行规范化包装。
第二,剥离应该是通用的发展哲学,一棵树不定期修剪枝桠就不容易长成参天大树,一条细流不去降低其河床的水位就不会汇聚更多的水。
第三,每个专家都下意识地把别人当成要去教训的人,医生都下意识地把别人当成是病人,每个老师都下意识地把别人当成是学生。这种感觉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学者很多时候是在自说自话,培训师也如此,与其说他们是在寻求一种解决方法,而是寻求一种解释与分析方法。并不一定要求有对等的对话与探讨的。不一定是在改变世界,而是在解释与适应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并曾经对世界做出过有价值的事情。
但顾问就不同了,他们不仅要告诉客户,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且要告诉人家,怎么样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是接受其合理性,而是要从变局中寻找最佳的机会。
最后说一句:不要轻易答应去提供免费培训,因为没有任何逻辑支撑你去提供免费午餐。
当你习惯于免费,也就越来越难于收费;当你习惯于廉价,奢侈就会成为奢侈的想法;当你习惯于谦卑,就不会跟别人拉近距离,并难于制造神秘感。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