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话语权从充分表达到能够立言立命
李华新
有人问“中国政协有什么权力?”赵启正给出答案:“政协最大的权力就是话语权。延续去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的成功经验,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25日在此间与媒体茶叙,畅谈政协职能与作用。(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0-02-26 )
经历60多年的发展,中国全国政协已经发展成为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以及2000多名政协委员的政治组织。赵启正指出,政协委员们文化程度较高,阅历较丰富,有着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政协发挥着智囊的作用。
不过要是以为有了这样的一个看起来比较规范的民主形式,政协就会有话语权的话,这样的一种认识还是比较浅层次的,政协本身不是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是政治协商机构。在国家重大政策、重大人事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协商讨论,如政协委员曾通过提案提出西部大开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边疆人民币汇率兑换机制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议。
“政协的意见,执政党重视,政府重视,民众也很重视。” 但是,这种重视是基于他人而实行的,假如执政者不重视,或是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重视,那么政协的这种话语权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我们在界定政协的职能的时候,它参政议政的方式,早就决定了。政协的作用,似乎就是一种清谈,那么如何起到作用,如何被执政者采用。那就不是政协委员的事情,而是需要握有权力的机关来进行决策和实施。就像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微博”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以为自己的微博,就是一个足够自己发表对社会和人生看法的地方。就以为作为百姓你的话语权就实现了你的话语表达、这实在也是一个误区。因为你的“微博”因为你是一位名人的话,那么你是不会为衣食所忧的。就像那些已经成为政协委员的人们来说,在这些人士中其实他即使是在会议上发一通慷慨激昂的话语,好像是在为民请命,那也不过是他那个站在民生的立场上面,和那些真正需要民生表达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更何况现在的政协的这种话语权,不过是是说说罢了。
或是说得太多的时候,只是成为一种话痨,而不再具备权利机关的回应,会是仅仅是局限在会议之上的一种回应,那么这样的话语权作为最大的权利那是很“微博”的。
假如,政协真正能够为民请命为社会立言,真正可以做到对政府机关的监督,那么这种话语权的实现,这种最大权利的实现,还需要有一个制度的保证,是制度在约束执政者需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或是你没有做,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民生民意应该仅仅是在话语,还是话语权,也能成为权力,或是制约着权利,这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因此,不要曲解了话语权,使得这样的话语仅仅成为一种清谈,因为这样这是很无奈的。如是,就不必解释了。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