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的博客里,有位不知名的朋友对济南的代理行老大信立怡高有几番指摘之言,再加上近期接触了不少代理界的同行,所以我想写点东西,来说说不同代理公司的生存之道。不敢说我的观点够公道,但求尽可能中肯。
先说说信立怡高,年前山东新浪组织济南的代理公司(说白了就是在济南还有项目在做的)聚餐,去了大概是十家公司。席间说起了各家企业代理额度的话题,信立怡高的朱总(朱江)报出的数字是好几十亿,好像纯代理的额度就是30多亿,而其他的各家公司基本都是十亿上下的样子(智盟尚不到十亿),有的甚至都不报数。
纯粹从数字上看,怡高这行业老大的位置可是当仁不让,而且这第一和第二的距离还是很大、很大、很大的那种。但是不是怡高一年卖30多个亿,朱江老兄的行业成就和事业幸福感就是那些一年卖10亿者的三倍呢?不好说。如果你知道朱江、聂非等怡高领导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时,也许你会退缩、会选择放弃。
通过这件事,我想陈述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不同的企业领导者有不同的事业追求和价值追求,模式不同、追求不同,那就决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方式去衡量不同的企业。当然,如果你的追求和怡高的追求是相同的或近似的,那么你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肯定没有朱江强,因为在同样的追求模式下,人家确实比你成功得多。
如同国内有名的那些开发商,万科、保利、中海、恒大是一个大类型,以规模化求发展;而龙湖、星河湾、绿城则是另一个大类型,精品化发展;其实,我现在感觉怡高就是前面那一个类型的。有人说怡高做项目的水平一般,并不是水平最高的,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就如同学生考试,怡高追求的是“总分第一”,而不是“单科状元”,就代理公司而言,打比方说,你做了5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得分是90分,但人家怡高做了15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得分是80分,那你说谁的水平更高呢?没法评判,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评价体系。怡高的目标是保持诸多项目操作水准的稳定性,并尽可能提高区域市场的整体占有率,怡高做项目,不求拔尖,但求平稳。
做老大有很多种做法,像怡高追求代理界的“总分第一”是一种活法,其实其他很多代理公司都有各自的滋养方式。我想先以三宇和记为例子谈谈代理公司的一种发展方向。
三宇和记当年也是代理起家,通过异地代理威海乳山的住宅而掘得第一大桶金,并且从乳山开始涉足开发。从乳山大获成功之后,三宇和记的发展方向逐渐剥离了一手房的代理业务,分为两条支线:一是开发,二是二手房。近三年来,三宇和记的于总(于倩)专注于另一个新兴的滨海城市——龙口,首期便成功开发了15万㎡的住宅,据说去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了5个亿。今年,于总在龙口还有约40万㎡的开发量,于总的成功可谓震撼人心!
于总不仅自己成功,而且带起了一批小富翁,凡是跟随于总代理龙口房产的,基本都发了财,我认识的便有数家,像蓝总、老焦、小叶,少的佣金一年有几百万,多的接近两千万。
昨晚在外面吃饭,尚本营销策划公司的王总和老江也去了,他们现在专注于滨州和菏泽市场,并且也已经涉足开发。人家也有自己很清晰的一条发展路径。
开发也好,二手房也好,专注于一个区域市场也好,专注于某个类型的产品形态也好,擅长于某个服务类型也好……并没有哪一条路是唯一的金光大道,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模式能够令其他所有企业模仿,为什么非要用别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呢?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那么,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行了,还去攻击或批判人家的活法干嘛呢?哪怕你自己做得非常好,但你也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套用在别人的头上,说别人不如你。无论是从代理上赚了钱转行也好,还是决心扎根在代理圈也好,各有各的活法。
写到这里,我觉得,但凡要评价一个企业,一定先要明确评价标准。而且这个评价标准决不能是在不深入了解一个企业的情况下去自行拟定,旁观者清的道理在评价一个企业时往往并不适用,你在不完全了解人家实际境遇的时候,主观判断往往会出现偏颇。人人都有别人学不去的长处,可家家也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评价企业如此,评判一个项目是否操作成功亦是如此,仅仅简单知道某个项目的单价、户型、操盘周期之类的简单要素、公开信息,是绝对不能轻易评价其操盘成功与否的,因为其中有太多因素是代理公司无法左右的。充其量在评价某项目时,你只能说换做是你、你将如何如何。
古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确实是无法彻底搅和在一起完全排定第一、第二、第三的。还是说怡高,若论规模,它肯定是第一的;当然,也不是每个项目交给怡高,它都能实现行业第一流的操盘水准的。老大怡高尚且如此,像我们这些小公司更是概莫能外。
作为一个代理公司,如果你的操盘上限就是10个盘,那么你每年把这10个盘做好就够了,如果你能把操作10个盘的精力压缩到8个、甚至5个盘上,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成为代理界的龙湖或绿城;如果你的目标就是代理界的万科或保利,那么,你就努力膨胀吧,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边界就行。做精一个盘的是高手,能同时做十个盘的也是高手。
在代理圈里,赚到大钱的是高手,赚到名声的也是高手,能同时赚到大钱和名声的更是高手。
记得去年看过一部电影,港产的<神枪手>,影片的最后,小O在酷热里独自跑向前时,他说:“我乐于接受挑战,因为高手是可以并存的”。最后的那句话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高手是可以并存的。
很对,高手之间并不排斥,而是惺惺相惜;而且,另起一行,你也是第一。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