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友来访,说起人生的际遇,有些感概。当年我们一起看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总觉得人生如唐兄潇洒,才不枉此生。只是后来看书查史,发觉文学作品害死人,星爷的戏剧如果地下唐寅有灵,估计得再次气死。而现在如果告诉你,人生如唐哥哥般际遇,我估计打死你都不干。
其实唐伯虎生于一个幸运的年代。明朝的皇帝很搞笑,没几个象样,而朱佑樘同志,就是难得的一个好皇帝。且不说能够把荒唐爸爸留下的烂摊子搞好,能力超群,而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也是值得表扬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就是在这个年代,弘治。唐哥哥考功名之前的确潇洒,和祝枝山等吴中几大才子不用认真背书写字,却文采洋溢,终日饮酒作乐,迷倒江南大群女子。
不过,十八岁的唐伯虎最后还是觉得弄个官来当当或许会比较过瘾,于是上京考试。吴地到北京,路途遥远,唐伯虎在半路中碰到了一个让他后悔莫及的人,徐经。当时唐已经是解元了,而才学早已闻名天下。徐经这位哥哥,你可以很陌生,但是他的后代,他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大名徐霞客,中国旅游业的开天鼻祖。徐经是有钱人家,碰到唐这个大偶像,顿时鼻血直冒,一定要和唐伯虎同行,条件是路上包吃包住。唐不仅仅喜欢女人,也喜欢贪小便宜,于是走上了不归路。两位哥哥一边谈论诗词,一边逛逛妓院,好不快活到了北京。
唐伯虎是狂傲的。他一直认定自己能够中状元。所以,考试之前也不抱佛脚,四处找人喝酒唱K,甚至一见到漂亮女孩,必告诉他们,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因为放榜之后俺就是朝廷中人了。这种狂傲弄得其他考生很不爽。
但是命运往往不是可以被彩排的。放榜了,唐寅名落孙山。这哥哥还没缓过神来,又被官府抓走了。同样被抓的还有一个,他的同伴,徐经。罪名是考试作弊。这下天下哗然。按唐伯虎的天赋,根本不需作弊。但历史的诡异总是让人迷惑,因为之后的史料却变得扑溯迷离了。同样落马的还有一个,就是当年的主考官,程敏政。而根据后来定罪的情况看,就是徐经买了程敏政的仆人偷出来的试卷。而在评卷的时候,也的确是唐伯虎和徐经的得分最高。而所谓的迷惑,在于以下的定罪:徐经,作弊,不得为官。唐伯虎,没有罪名,主要惩罚,也是不得为官。也就是说,政府最后都没有确定唐伯虎是作弊。而更奇怪的是,另外一个人,就是揭发唐伯虎作弊的,居然被判为“胡乱告状,所言不实”。
很多史学家都弄不清楚唐伯虎为什么遭此际遇。因为就考试来说,唐第一名是毫无疑问的。结合最后政府的判决,唐伯虎作弊,至少可以说是没有证据的。但这样子一个人才,在英明的朱佑樘面前被罚“不得为官”,又不合常理。不过,我一直总是认为,很可能就是,徐经买了考题,但自己不会做(据说是超级难的题),于是叫唐伯虎帮忙做。所以他们两人考试才那么高分。如果是这样子,那么唐伯虎被惩罚也是情理之中,但为何官府对此语焉不详呢?
不管它了,继续说唐伯虎的际遇。绝不想电影那样子潇洒了。这哥哥从此以后,消沉绝望,天天流连于妓院之中,醉生梦死,钱财丧尽后也靠吃软饭过日子。不过,很多著名的作品就是这时候做出来的。老天对穷困潦倒的唐伯虎没有怜悯,而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再给他狠狠的一刀。宁王叛变,觉得唐伯虎是一个人才,于是拉拢过来。唐一开始以为很不错,但知道宁王的目的之后,自己害怕了,毕竟文人就是文人,吃女人香的胆子挺大,冒死的胆子却没有。于是为了逃跑,居然作出了令全世界惊讶的事情——装疯裸跑。当年多少女人仰慕的风流才子,现在赤裸裸的奔跑于南昌街头,还流着口水说:妹妹,我是宁王的贵客哦。一下子把宁王给雷倒了,不得不赶他出去。
回到吴县,唐伯虎彻底堕落了,纵情声色,搞坏了理想,也搞坏了身体。最后,郁郁死去。
就这样子一个被多少人羡慕的才子,真实的人生却是如此,那首著名的桃花歌依然在误导着我们“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多么好的境界,但背后的真相呢?
朋友对唐伯虎的认识停留在电影的美好中,我也不忍心破坏,就让他去羡慕唐伯虎吧。但真的,那只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