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自己的长处


   小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编了几本书,但书的社会反响并不出色,发行量也勉强保本。在这期间,他还被合作者“ 涮”过两回,筹划了几个月,先期也有了一些投入,但最后出书计划流产。于是,原本话不多的小梁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不相信别人,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去做。在一些具体工作的细节上又特别苛刻,对自己对别人都一样,变成了一个“绝对完美主义者”。如此一来,同事们都不太愿意与他共事,小梁感到十分苦恼。

      这时,领导看出了他的问题,主动找小梁谈话,并帮他进行分析:小梁的优点在于天资聪慧,对人对事充满了好奇心,对人对己都有很高的要求,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他不适合从事需要较多与人沟通的工作,更适合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

      经过领导点拨,小梁心里像点亮了一盏灯。其实,他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很有绘画天赋,阴差阳错才当上了文字编辑……于是,小梁利用业余时间去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培训。后来,他被领导调到了设计部做美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苛求自己的精神,经他设计的作品,不断受到客户的赞扬。不出半年,他已升为设计部主管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人,也会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禀赋,不可能一无所长。只要用心发掘,一定会发现那些被你忽略的“闪光点”,不要多,只要一点点就够了。

      1972 年,新加坡旅游局在给总理李光耀的一份报告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批了这样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灿烂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胜地。

      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易,经营长处更难。因为经营长处需要放弃一些东西,要勇于拒绝眼前利益的诱惑。专心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不仅要一心一意,还要不跟风,不动摇。

      梁晓华毕业 4年了,他很多大学同学都已经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相当好的业绩,可他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为他总是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行,所以只要是热门的职业,他都想去“凑个热闹”。IT 业热时,他做电脑设计,网络兴起时又跳槽去做网络,当发现网络是个泡沫时,又去做保险,他认为这就是紧跟潮流的一种时尚……

      有一次大学时的校友问他:“梁晓华,你在大学里是学什么的?”他以为好友健忘,回答说:“跟你一样呀,学计算机的。”好友又问道:“那你觉得自己最擅长什么?”梁晓华想了想,说:“还是计算机。”好友笑道:“那你不做自己的专业,跟着别人瞎起哄什么?你和别人抢不属于自己的面包,能抢到手吗?”梁晓华恍然大悟,重新应聘到了一家计算机公司。一年后,同学聚会,梁晓华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因为他在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上做出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受到上司的赞赏和同事的尊敬,同时也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不断的快乐和满足。

      所以,如果你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话,就不能脱离了自己最擅长的方向。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员工也需要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所谓个人品牌也就是作为员工在职场中的比较优势。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独特的优势。从现在开始,发现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让你的老板一下就能想起你:“哦,这项任务由他来担当最合适,他具有这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