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偏心眼 社会公平很受伤


公共财政偏心眼 社会公平很受伤



《广东省2010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28日公布,广东省人大代表发现,有4个省级部门办的幼儿园纳入财政预算。这4家幼儿园,今年支出超过1500万元,有800多万来自一般预算开支。有代表认为,这些幼儿园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个别部门变相捞福利。(30日京华时报)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880926.html

去年,广州市向9家机关幼儿园提供6000万财政补贴的消息披露后,旋即引发公众一片质疑声,如今再曝广东数家省级机关幼儿园享受高额财政补贴,更让人觉得很是伤感:显然,此类现象绝非个别,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顾名思义,公共财政首当其冲地要体现社会公平,这是当代社会起码的财政理念,是财政政策肩负的社会职能,也是社会大众的第一诉求。为机关幼儿园提供巨额财政拨款,让机关工作人员子女享受特殊的优待,自然难避权力自肥之嫌,直接体现出当地财政对公共资源、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时,在权力和非权力两大群体之间的厚此薄彼。

相比广大平民群体而言,机关公务员无论在收入、承受能力、实现子女良好教育的路径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公共财力有限、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形下,不将有限的财力向更需要救助的平民子女教育倾斜,反而向公务员子女群体集中,这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直接损害,只能进一步放大社会不公,悖离了国民享有同等教育权利的宪法宗旨。

同时,公办幼儿园理当跟民办幼儿园一样走向市场,实现同一起点、同等条件下的公平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作为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却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模式,由公共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就不能不让人费解,它不但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歧视,也是对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破坏。迫使民办幼儿园或提高收费标准,增加群众教育负担,或因陋就简,难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

财政偏心眼,公平很受伤。在财力尚不允许,难以将所有幼儿园都纳入财政预算,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的情况下,对公办幼儿园的财政补贴也应该予以取消,否则,就明显违背执政为民理念,有损社会公正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