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检察机关日前挖出一条农民工培训“贪腐利益链”:为了捞到国家补贴,培训学校有的炮制“空气考生”,和厂家负责人分赃;有的在完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胡乱培训,赚“高额利润”;有的以重金行贿“买”指标。农民工培训指标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新华网12月5日)
培训“贪腐利益链”加诸最为弱势的农民工身上,愈见其骇人听闻。公众不禁追问,培训学校为何能够成功炮制出“空气考生”?农民工培训指标为何成为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一个国家的温情和善意为何会在部门的运作中失去监管而沦落为少数人赚钱的工具?
从报道中可知,培训学校与劳动就业部门领导能够“粘合”在一起的关键,是每名农民工500元的培训补贴。这些机构一方面上下其手,争夺培训指标,另一方面采取欺瞒的办法,弄虚作假,虚构考生,以骗取培训费用。而主管部门的官员则装傻充愣,拿了好处后睁一眼闭一眼,让大量“空气考生”轻易过关。在这样的利益输送中,受到损害的只能是那些缺乏技能却没能受到培训的农民工。
培训机构疯狂的逐利行为固然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那些负有执行政策落实的劳动就业部门官员,责任显然要更重一些。某种程度上讲,农民工培训市场上的乱象,正是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严、甚至主动放水造成的。这也不是什么失职的问题,而是典型的权力设租、权力寻租;当然也不是偶然失察的问题,而是劳动部门与培训机构同流合污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权钱交易。
这些年来,国家在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农民工培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年初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各地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管理,防止出现冒领行为。然而,堂皇的规定一转眼就被扭曲为个别人、个别机构圈钱自肥的生意经,这样的行为让人气愤之余,更多的却是悲哀。
农民工培训变成任人宰割的“唐僧肉”,也暴露出国家的利好政策普惠基层民众的艰难。这中间,往往需要跨过太多的人为障碍,往往需要主管部门强有力的监管和明晰的底线意识。然而,无论过程有多艰难,利益有多分殊,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底层民众、广大的农民工嗷嗷待哺,迫切需要政策的阳光照临他们的头上。他们的肩膀已经很脆弱了,他们的机会已经很稀缺了,不应该再被割上一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