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宇丹
大学刚毕业来到深圳工作时就知道深圳又称“鹏城”,但从不知这个别名的由来。昨日来到位于深圳东部大鹏半岛内的大鹏所城,方知“鹏城”的来历。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代,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深圳现在的“鹏城”之名因此而来。
“所城”是古代沿边沿海要冲所修建的军事城池的称呼,其作用是负责沿边沿海的防务。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大鹏所城现在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明代大鹏所城有武略将军刘钟、徐勋,清代的大鹏所城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明清两代十几个将军,大鹏所城因之享有“将军村”的美誉。如今,大鹏所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深圳八景”之首。
大鹏所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地区建筑艺术的精华。这里曾管辖过清朝政府未割让给英国前的香港,城里有气势宏伟将军府和风格统一的古老民居排列得错落有致青瓦盖顶的古建筑风格的民宅,曾经是现在深圳最繁华的地方。一些反映明清时代背景的电影电视的外景多在大鹏所城拍摄,其中较知名的有《中英街》、《南拳王》、《小河弯弯》等。
大鹏所城里最为壮观的建筑是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著名的鸦片战争或者说甲午海战的第一枪,即由林则徐的副将赖恩爵将军率军在大鹏协辖区——现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九龙海域打响。“九龙海战”是中国近代抗英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仗。真所谓“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大鹏所城里的赖家三代出了五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街巷,穿行在古朴宁静的明清建筑群里,仿佛回到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明清时代井然有序的军事化城池,远处传来抵御外侮的雄壮的枪炮声... ...
大鹏所城内的大鹏粮仓是清朝时期为保卫海防供给作战将士粮食而修建的粮仓。
赖将军第的正屋大门上的对联为:奉旨抗英筹战略, 秉承护国著奇功。
进入这扇大门,就如走进了一部明清抗击外侮的历史画卷。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