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从准入范围、落实优惠政策、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共25条意见。
我国将放宽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将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一样的税收和价格政策,外资还可独资在我国开设医院。
看病治病是老百姓非常关心日常话题,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多年来,政府动了许多脑筋,出了不少政策措施。从这些政策措施的思路看,以前主要是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增加国家医疗投入。在降低医疗行业准入限制,开放民营医疗市场方面,似乎力度不大。如何从经济角度看待医疗行业改革?
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一书中指出,一件商品或者一样服务的买卖,从花钱者度看,花的可能是你自己的钱,也可能是别人的钱;从受益者的角看,可能为自己花钱,也可能为别人花钱。把花钱与受益的情况组合在一起,就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是你为自己花自己的钱,比如你到超市买东西。你显然有强烈的愿望,既要省钱,又要使所花的每一元钱都尽可能合算。
第二种是你为别人花自己的钱,比如你为女友买生日礼物。你也有愿望省钱,但钱花得划算不划算要以女友的喜好为标准。
第三种是你为自己花别人的钱,比如可以报销的用餐。你没有强烈的愿望要少花些钱,但你有强烈的愿望使钱花得尽量划算。
第四种是是你为另一个人花别人的钱,比如用可以报销的钱为别人用餐付费。这种情况下,你既不会想着如何省钱,也不会有强烈的愿望让别人吃得尽量满意。
医疗服务的享用与支付,同样可以用上面的思路进行分析。近年来,政府进行医疗行业改革,扩大医疗保障人群范围,提高医疗服务投入。问题是,此过程中花的不是政府自己的钱,而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给自己看病,而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病,这类似于弗里德曼分析的第四种情况。
这就好比你要请客送礼,用的却是别人的钱,你既不会考虑如何省钱,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用了这笔钱是否满意;对政府而言,花的钱不是自己的,钱也不是给自己花的,既没有激励考节省纳税人的钱,也不会关心病人看病的效果。
对享受医疗保障的人而言,花的是大家纳税人的钱,看的却是自己的病,这就类似于弗里德曼分析的第三种情况。此情况下,你会很关心自己的看病效果,但与你自己花钱看病相比,你不太会珍惜所花的钱。于是,过度医疗的现象往往不可避免,特别是某些预算约束较弱的人,就更是如此,新闻媒体时常报道某些高官“泡病号”的现象,这就是原因。
如何让广大老百姓医疗服务消费方式,从“花别人的钱为别人买礼物”与“花别的人的为自己买礼物”,转变为“花自己的钱为自己买礼物”,是政府在医疗改革中必须考虑的,唯有如此,方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激励与效率。
如果政府在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的同时,能够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医疗行业的门槛,动员更多的民间资源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一方面能提升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政府医疗投入费用,提高病人“花自己的钱看自己的病”的比例,降低“用别人的钱看病”的比例,提高医疗服务激励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