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汽车市场别就此画上句号


    潮起潮落,2010年即将合上最后一页。这一年,汽车市场经历了好多事情,有些事儿意味深长,引发我们的思索,而思索过后却又有许多启示。

 

    高速增长之中的扩产潮

 

    目前,尚没有2010年具体的产销数字,但中国汽车市场产销1800万辆恐怕已没有悬念。中国汽车高速增长的原因有许多,包括刚性需求、政策扶持……这种增长一方面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暗示,并由之引发了汹涌的扩产潮。

 

    说到扩产,一般来讲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产品一定要供不应求,当然了,能预见到供不应求而扩产,那是智者;二、市场拥有一定的容量,能消化得了;三、企业自身足够强,自身强大了,市场小了也无妨,可以吃掉对手的份额。

 

    汽车产业不同于其他,拥有一定的延迟性,也许,市场供不应求之时正酝酿着过剩的危险。汽车拥有长长的产业链条,整车厂向前跑,整个产业将在后面跟,一旦产能过剩其后果不堪设想。此可谓:“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一个问题:当产销量达到一定数值以后,汽车会不会实行“计划生育”呢,北京已经在领“出生证”了?

 

    “全民自主”的背后

 

    中国汽车要不要打造自主品牌,一定要!但是,自主品牌似乎一直也没有定论。合资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算不算自主品牌,不能说不算。那么,合资企业为什么争相推出自主品牌呢?第一、为了一份肩上的责任感;第二、可能为了政策的倾斜。假若,政策一视同仁,那么,剩下的也许就是为了纯粹的责任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花盆里养不大自主品牌的花朵,昂首踏向田野、经历风雨才能造就真正的品牌。

 

    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那种优美的旋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而歌词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寓意深长。其实,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包括独资品牌,对中国汽车贡献大小,还要看实质内容。

 

    开发新能源车该不该“全民行动”

 

    2010年车展,无论北京车展,还是长春、广州车展,新能源车绝对是一大亮点,而市场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几乎没有量产车。这种反差令人疑惑。

 

    研发新能源车要不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实的减排必须与遥远的追求相结合。2010年,为了研发新能源车,成立了央企联盟,有行业人士认为:“范围太窄了……”换个角度看,联盟毕竟强于企业单枪匹马去迎战。开发新能源车应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联盟”、“合作”和“互助”。此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新能源车“热”的同时,我们面临三个问题:一、发展电动车要不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二、如何看待在用、在产汽车的减排;三、如何将企业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必须承认:和世界先进技术比,无论传统动力还是新能源技术,我们都有一定程度的差距。设想一下:在用汽车平均每台车减排40%,哪怕只20%,结果会如何?!

 

    一边大投入的研发,另一边大排量的汽车却在吞油……该不该给汽车高定排放的门槛呢?在用车、在产车的减排刻不容缓!

 

    由丰田召回想到的……

 

    忘不掉的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总裁就召回事件向中国消费者郑重道歉,当长短镜头在那一时刻对准鞠躬的丰田章男时,给人一种别样的滋味。

 

    第一、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复杂,因其使用条件不同,甚至因驾驶者不同,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100%不出问题的车没有;第二、汽车产品,质量性命相关,不能允许出差错;第三、丰田召回了,有没有出了问题没召回的?丰田道歉了,有没有出了问题没有道歉的……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中国汽车市场,问题车不能说少,似乎道歉的、受罚的却不多,中国汽车市场能不能形成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化?这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不是一个躁动的产业!

 

    即将过去的2010年,汽车新闻太多太精彩,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汽车和艺术、文化相关,但是汽车绝对不是一个躁动的产业,维持平稳有序发展特别的重要。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是多重的,说到影响,直接的间接的都有。因此,看政策可观动向。当然了,正因为如此,中国汽车千万别成“政策市”。政策这把剑太快了,同时,它又是双刃的。购置税优惠推出、延续、取消,包括购置税优惠、优惠取消、北京限购令的推出……都将是影响将来汽车走势的大事件!

 

    还有……

 

    2010年,回味真的不少,而且酸甜苦辣都有。回味过后,把教训、经验和激情带到2011年吧。

                   (蓝畔)(独家供稿新浪,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