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楼者当心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马跃成
中国的房价上涨到今天这个地步,地方政府是一方面,开发商是一方面,业内的吹鼓手是一方面,炒楼者也是一方面。
现在地方政府这边是声音越来越小了,今天的住建部工作会议上,姜维新又发出要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直至追究责任的威胁,市长、区长们是不敢吭声了,虽然前阵子他们还在热炒当地房价的升值潜力。
而开发商对问题看的应当最清楚,在任志强从了之后,楼市房价出现了降价换销售量的趋势,很多低价楼盘甚至出现了日光盘。而最近楼市出现的年底房价和销售量翘尾现象,其实是高价盘上市和低价盘销售猛增的结果。
虽然,统计数据上呈现出同比房价上涨的情况,但是,我们如果看看身边的楼盘,就可以发现事实与统计结果不一样。在二次调控期间各地限制高价盘上市,有意压低了整体的房价水平,现在到年底这部分楼盘上市,托高了平均房价。这个情况被一些业内人士作为了房价再次回暖,或者是调控失败的根据。
业内鼓吹房价上涨的人确实不少,其中不少也是高房价的受害者,也有的因此成了房奴和蚁族。但是他们吃的是地产这碗饭,站到台上喊涨,出了大门骂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房价要涨就囤积房源的其实并不多,只要还有理性,就不会认为房价能一直涨下去。
反倒是一些炒房人,或者叫投资人背上了几套、几十套的房源。这些人可能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但是,在目前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形势下,他们活的可能是战战兢兢,生怕房价有个闪失。
今年,媒体推荐的最牛汉字是“涨”字,其实还有一个字可以可以提名,就是“炒”字。有涨就有炒,涨炒不分家。当糖高宗、豆你玩、蒜你狠、棉花掌等来的时候,也是市场上炒家最兴奋的时候。
但是,最近的情况看起来就不那么好玩了。
一、大蒜不再狠。岁末临近,喧嚣了大半年的大蒜价格一路走低,在山东金乡县这个具有蒜价风向标作用的地方,有超过一半蒜商面临巨额亏损的市场压力。
目前,这些蒜商的心态十分复杂,恐慌、焦虑、迷茫,甚至夹杂着连自己都不愿提及的后悔。大蒜市场信息不对称,每个炒蒜者如同盲人摸象,在一个不知结局的赌场里不停地下赌注。
今年收获新蒜的季节,一些蒜商乐观地喊出“看涨到每公斤20元”的口号。起初蒜价一路猛涨,最高冲到每公斤14元多。然而,进入11月份,蒜价暴跌,从月初的每公斤14.2元降至月末的每公斤8.2元,单月下跌逾40%。
当初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而来,而今大蒜市场行情暴跌,一些蒜商回忆起炒作大蒜的酸甜苦辣,深感心力交瘁。
二、棉花掌没多大劲了。最近,中国棉花价格全面遭遇雪崩。短短两周时间,标准棉的现货和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下跌了10%和22%。
11月23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棉)收报27881元/吨,这一价格比前日下跌了近500元/吨,比11月10日的棉价高点30600元/吨下跌近10%。
有棉花专家指出,前期棉价超预期地上涨,已经把供需不平衡的因素严重放大,持续暴涨后,棉价自身也存在挤泡沫的内在需求。
据说,大大小小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们都是根据魏桥当天的皮棉收购报价,倒推计算出籽棉的收购价应该处在哪个水平,“一旦超过这一售价,收购就很难进行,棉商们深知这笔交易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三、普洱茶的味道变了。普洱市以前叫思茅市,后来普洱茶火了,就把茶的名字改成城市的名字了。现在普洱茶的辉煌已经过去,是不是城市名字用了一年之后还改过来,不得而知,反正是改名没有给普洱带来多少利益,反倒花出去了很多资金。
芒景村所在的这个布朗寨子,被普洱市的专家认为是普洱茶的家乡之一,它所在的芒景山,还有和它遥遥相望的景迈山,并称为“芒景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
几年前,普洱茶在全国大热,各种古树茶品牌纷纷出现,芒景村的古树茶也被混水摸鱼。这里的布朗族人,虽然一辈子采茶、制茶、喝茶,即使普洱茶被爆炒至天价,他们并未因茶而暴富。
不少厂家直接拿台地茶冒充古树茶,或者用80%的台地茶叶和20%的古树茶叶混合制茶,冒充景迈芒景的古树茶,然后卖出高价。
四、车牌成了烫手山芋。本来北京限牌后,车牌应改成了稀缺资源,因为上海就是这么搞的,一个车牌好几万。 囤积车牌的另类潮,有人囤积一百多辆低价二手车,目的就是等着以后买车牌,而不是卖车了。北京车市的非正常火爆,政策变动预期下的混乱,其负面社会影响和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都显而易见。
市交通委副主任孟桥介绍,市民转让或报废名下车辆时,不用参与摇号直接获得指标。针对目前“有车一族”来说,本着新规定“一人一车”的原则,如果还有购车打算,那么只要卖掉旧车或报废旧车,然后直接申请更新指标。
买二手车也需摇号。细则是这样规定的,细则在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在办理车辆购置税、购置税档案转移、二手车销售发票验证、车辆赠予公证等相关手续时,应当出示真实有效的小客车配置指标确认通知书。工商部门验证二手车销售发票时,应当查验小客车配置指标确认通知书,经查验后在相应票证背面加盖“已取得指标”字样的印章。这下囤积的二手车牌还有什么价值?
炒家也好,资本家也好,投资者也好,总是在炒作中心神不安,炒着炒着就炒糊了。这么看来炒家的风险太大了。最近,新发地买苹果的农民就说,去年一天倒腾出去一车,现在一周也卖不出去一车苹果。
价格提高了,卖得出去了吗?没有卖出去,就行不成买卖关系。楼市的炒房者也该当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