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这5年:有喜有忧,悲喜交加


  教育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育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迈向“十二五”的重要转折点,回顾过去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步履坚定、力度空前。这五年,城乡义务教育努力向均衡发展,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有望破冰,专业硕士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和教师绩效考核、“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给大学生开辟了另外一片就业的新天地……当然,教育的各个层面也都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入园难依然让年轻夫妇愁闷,优质教育资源依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无论如何,经历了五年的历练,中国教育收获了长足的进步。

  2006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40422.73亿元(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5.18%,比上年14.58%增加了0.6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49781.35亿元(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6.26%,比上年15.18%增加了1.08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62592.66亿元(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的比例为16.32%,比上年的16.26%增加了0.06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1974.98亿元,占财政支出76299.93亿元的比例为15.69%,比上年的16.32%减少了0.63个百分点。

  过去的5年,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落实。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于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背景下,一系列教育工程密集实施,基础教育领域的西部“两基”攻坚工程,“两免一补”政策;中等职业教育的百万扩招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纷纷在国家投入的保障下迅速推进。

  过去的5年,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大亮点。2003年,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

  过去的5年,全国教育发展跃上新的台阶,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接近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27个百分点,实现了80%的预期目标;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毛入学率从21%增至25%。如果说,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国初步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导向性要求。与此相关,教育结构也有新的调整。

  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胡总书记今年9月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首次确认“包容性增长”概念,与近五年来中央反复强调通过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公平,出台一系列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举措,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可以预见,未来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将是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保障公民法定受教育权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人力资源的可靠支撑。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对我国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中国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一些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如何来解决择校这样的教育不公问题,如何来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有创造力的学生?这五年中,不知教育系统内又培养出多少个千万级别的富翁(我们国家的教育用培养富翁一速度来培养人才就好哪)?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若牵一发那可真是动全身啊。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讨论最多的几点是:

  一、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

  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三、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是黑社会”,从小学课本被注“三聚氰胺”到百年学府的失火迷局,从名牌大学合纵连横“跑马圈地”到“根叔”、“凤哥”火爆一时……即将过去的2010年,红红火火的教育领域,除了教改规划纲要的新鲜出炉,火爆事件依旧层出不穷(红红火火的火爆迷局 2010教育事件"另类"盘点)。

  五年教育:“公平之道”惠学子

  中国教育这五年

  中国的素质教育存在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