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教育只能说是一种“就业教育”,要从“就业教育”转到“创业教育”,这需要整体性、全方位的变革和调整。没有学校领导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创业教育”只能是“贴贴标签”、“呼呼口号”。
“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因而也应该具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试图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创业人才,就犹如让拖拉机流水线生产出汽车一样可笑。眼下,高智商人群最为密集的大学就正做着这样可笑的事。人们明明知道创业能力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练才能形成的,但当今的大学仍然试图通过教师的照本宣科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仍然试图通过培养应试人才的方式来培养企业家。为什么大学老是会出现与大学教师智商不相一致的行为?这不是因为大学教师智商的集体退化,而主要是因为学校领导脑子出了故障。
学校领导脑子的故障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没有思想,一类是没有胆量。人们对大学领导总是会产生一种错觉,总是会认为大学领导一定很有才学、很有智慧。实际上,领导者的素质决定于领导者的产生方式。对于任命制而言,拍马屁的功夫就要比真才实学重要。在大学圈子里混过的人一定很有体会,凡在大学领导岗位上呆得久的人,往往都是四平八稳的,谈不上有什么个性和思想,做报告或经验介绍总是催人入睡。华中科大校长的几句“网络语言”,为什么就能获得满堂彩?为什么就能受到舆论的好评?一切皆因为大学的氛围太沉闷太压抑、大学的校长太无趣太乏味。创业教育需要有新的知识观、学业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专业观,而对于任命产生的一些大学领导而言除了擅长念秘书写的稿子外真的也说不出什么。你能指望这样的领导能开创创业教育的新局面吗?当然,许多大学领导也是聪明人,也有自己的思想,也知道怎样去推动创业教育。但他们永远只是心里想想,决不付诸行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清楚,仕途发展,“无过”比“无功”更重要。“创业教育”是对“就业教育”的变革,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既费劲又有风险,成了于已无补,败了葬送前途。明哲保身的聪明人自然懂得怎样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当然受害的是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行为,当上层的脑子出问题,没有了“顶层设计”,改革自然无法进行。没有“一把手”的首肯、支持、推动,靠普通老师的单打独斗,必定会四处碰壁、头破血流,就似“自下而上的革命”一样是难以成功的。要想推进改革,要想让创业教育不流于形式,就必须要有“斩首行动”来解决校领导的脑子问题,也即要有校领导的产生、考评、罢免和换脑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