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我们进入了短语时代


不由自主我们进入了短语时代

上海伟雅

有了手机以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方便多了,于是大家把它叫做移动通讯,意思是可以在移动的状态中通话,鼓励大家多打电话。但是手机偏偏携带了发短信的功能,渐渐地,有统计说我们每个人发送的短信远远超过了打电话的次数,就是说,我们不由自主选择了短信。

 

有了博客以后,人们忽然觉得有了话语权,可以自由地洋洋洒洒写文章了,于是在博客上有写小说的,有写自传的,有写论文的,大家觉得总算有个地方可以发表自己说了算的文章了,还不写个痛快!结果痛快不过三五年,哪晓得又出来一个微博客,风行140个字,开始一些高雅的人不愿意附庸,但是不由自主地也随了大流。

IM(即时通讯、实时传讯)出现以后,这原本是一种私人聊天工具,但发展到后来,有了群聊,有了一对多聊,对话的人就不由自主地需要短语,甚至用简单的卡通图案来表达复杂的意思。据说,一个好的客服可以同时和几十个人对话,没有短语又怎么可能呢?

就算是写文章,短的文章也能够在互联网上占更多“便宜”,因为长文章和短文章在搜索系统排名的权重是一样的。当你看到看短文章比长文章有更多的阅读量,甚至短文章会有更多评论的时候,你一定会不由自主改变文风向短文章靠拢。

那么,短语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张力和影响力呢?我想,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道理,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信息的张力和影响力主要是由内容决定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情况有了变化,信息的张力和影响力是由内容、传播、互动三个因素组合在一起决定的。一条信息的张力和影响力,不仅需要本身具有内容,还需要传播得快,并且在互动状态下得到传播,以期得到口碑一样不胫而走的效果。

 

于是,人们开始悄悄改变信息的发布形式:短一点,多一点,快一点,争取在互动中完成。

我在题目中用了“不由自主”这样一个词汇,就是说,它是不由你个人的志愿决定的,它是一种群体习惯的慢慢转变。据说日本的一些高中女生,在手机上发短信的灵动程度已经不亚于说话速度。在这种习惯人群的包围下,你不说短语也难。

我们在发短信,我们在写短语,我们在写短文章。我们更关心它们是发给谁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短语短信短文章,它们的精确受众不管在哪里,新技术已经都有条件送达到。为了让更多的精确受众接受它们,我们还会选择先发送给一些粉丝多的人,请他们热情转发,如果受众中有疑问有冲动有发挥,我们还愿意一起讨论。

同时,我们期待在相对的时段里接受更多的信息。我们除了需要剔除垃圾信息以外,我们还希望信息短一些,只要能够有这些短信息的链接地址,我们就可以在辨别短信息的价值以后再度链接源头。

改变自己,让自己率先进入短语时代,在关注信息的内容以外还要关注信息的传播,争取和精确受众有更多的互动,这是不是互联网时代人的旧习惯向新习惯转变的一种必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