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国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人反对。有人认为生育是每人的天生权利,应该由每个人自由决定。有人认为计划生育导致了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应该改计划生育由市场生育,让每个人自己决定。
与上述看法不尽相同,经济学从利害关系的角度研究人的选择行为,更注重行为结果与客观效果。
要说清楚生育由计划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先得搞清楚当年人口增长迅猛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工商业经济不发展。在农村,粮食产量缴足国家后,先按每户人口多少分配,再按劳动人口劳动能力,即按照工分分配。
在这种分配方式下,人口多的家庭,分配粮食也比较多。像一家4口的,无论父母劳动能力多强,劳动多么认真负责,也不如一家6口的分得多。
另外,当时培养小孩的代价,远不如现在这么高。当年吃穿用住教育方面的支出,与现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好比一个公共牧场,你多放一只羊,好处是你的,代价却由大家共同承担。这种情况下,你会多放羊,我会多放羊,他也会多放羊。众人多放羊的结果,便是牧场草力下降,甚至草场沙化,大家均养不了羊。
按人口多少分配粮食后,再按工分多少分配情况下。你家多养一人个小孩,犹如多放一只羊,好处让你家独享,代价却由众人分担。这种情况下,你会多生小孩,我会多生小孩,他也会多生小孩。于是,人口过多,大家受穷。这种情况下,实行计划生育有相对合理性。
然而,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生育制度也得变了。我国改革开放已愈30年,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工商业日益发展。利益分配已转向以个人能力与贡献为基础,已然与当年农业经济条件下,按照人口多少分配迥异。
而且,这年头的小孩培养支出远非当年可比。如今的小孩培养,夸张点说是百元大钞堆积出来的。从出生、养育、上学到结婚,培养一个小孩的费用,远远高于当年。
现在的情况好比牧场是每个家庭自己的了,每个人选择在自家的牧场里放不放羊,放多少羊,是很小心谨慎的,也是高效率的。现在不会再导致公共牧场里,众人多放羊导致“公地悲剧”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生育的事儿完全有条件让各人自个儿作主了,该由市场主导了。(此文是谢作诗老师上课录音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