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局六十年的历史烟云
陈光祖
(三)一个台阶圆一场梦
小王是汽车局人的后代,住在汽南社区,中秋节长假开着一辆时尚又安全新买的轿车,全家去驾游,隔壁邻居吴老伯看到了很高兴的问:挺开心的吧!小王摸一下自己心爱的车子回答说:太高兴了,真是做一场梦。
现在像小王这样把车梦变为现实的人太多了,去年全国的家庭中拥有自己汽车的有4575万辆,其中北京为295万辆,而专家预测,到2020年这个数将达到1.7亿辆,即使是这样驚人的发展,到那时我国汽车的人均拥有量还不会超过世界上平均的水平,和发达的工业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我们发展家庭用的汽车仍有长期的努力。
做梦是一种形容人们对某一种非常渴望的事物,原只是想一想,而不敢渴求,一旦当事物变为真正现实的时候,感到极为驚奇,似是园梦成真,车梦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就属于这种类型。但从汽车宏观发展的角度看,可能要经过四次跨越式发展,而每一次跨越就像圆一次梦。
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次跨越在1956年7月15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下线,在苏联老大哥帮助下,用三年时间建成第一汽车厂,开始规模化生产载货车,这标志着结束中国不会生产汽车的历史,中国汽车工业从此站起来了;第二次跨越在1983年4月11 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试装成功,这是在邓小平亲自批示:轿车也可以合资的一锤定音决策下得以实现的,从建立上海大众汽车合资公司开始,中国汽车市场放开了,这结束了30多年来只会生产载货车的而不会大规模生产轿车的历史,中国汽车产业水平大大的提高了;第三次跨越是在21世纪初,中国汽车企业,无论是国有的,民营的,甚至合资的,都开始积极进行创新研发,制造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各种类型汽车,特别是在轿车领域,开始动摇了“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组织格局,把汽车产业推向发展自主品牌的阵地上,结束了轿车工业只有外国品牌,没有自己品牌的历史,但这个梦现在还没有完全梦醒,这个梦做得很艰难;第四次跨越是在世界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环境下,促使汽车产业从大国向强国进军,这包括现在传统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都要在“强”字上大做文章,要会生产具有国际高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汽车,要跨步的“走出去”,进入国际汽车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体系,体现出自己应有的国际地位,但汽车强国之梦是很难的,很苦的,可能要多翻几次身。
1956年我们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当年只生产了1654辆汽车以后,我们也试制出“红旗”高级轿车,但受环境和技术限制,无法规模化生产。22年后的1978年,我们生产了14.6万辆汽车,其中1654辆轿车,有进步,但不理想,改革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到1992年,我们生产了106.2万辆汽车,用了4年时间,终于实突破了百万辆大关,又用了7年时间的2009年我们居然在世界金融危机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生产了1379万辆汽车,其中轿车747.1万辆,自主品牌的轿车占30%,2010年预测,我们将生产1730万辆汽车,又是世界第一,这比1978年增长了118.5倍,占世界汽车产量的28%,2000年仅3.6%。
1949年新中国刚诞生时,全国汽车拥有量民用部分5万辆,军用7万辆,合计12万辆,到2009年我们拥有民用汽车6280万辆,预计2010年拥有量将达7600万辆,这比建国时刻增长了1520倍,占全世界汽车拥有量9.73亿辆的7.8%,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比1984年增长了350.6倍。再说一下,2009年世界上平均6.4人拥有一辆汽车,汽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为1.2人,日本1.5人,赴国3.2人,韩国3.2人,而我国是18人,这说明,我们汽车产业的发展仍有着不少潜在发展的空间。
新时代汽车的梦幻一个接一个的在蔓延,像是一曲美好的乐章不停的在演奏之中,人们期待着那无限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