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治企,跨域无能


  最低工资法例出台,大家乐集团企图扣减午饭时间付薪,群情哗然,董事局最后决定收回成命,并答允真诚恪守最低工资。事件告一段落,并发生了好一段时间,脑中曾经闪过要在本栏写一下,但无奈(一)所有反应观点,都是旧观点,(二)不足以成一篇壹千五字之文,遂决定不浪费我的墨水,你的眼神。跟着听朋友说,另一家“连锁”豉油餐厅,近四十店,新最低工资港币28元,但豉油连销的现工资是港币22元,通过新例后,势难赚钱。上星期天,大清早一个中国东北小型企业家来访,该位先生念书不多,他本业是从事建筑设备销售,但数年前投入设备保养业,三几年后,保养事业比设备销售更具前境,保养事业竞争少,容易壮大,设备销售,跨国本地对手伺环,求进难兼犯本,用他的词语:保养是蓝海,销售是红海。

  软件欠奉,枉谈收购

  三个案例加起来,又是件什么事情,大家乐集团在普罗市民,特别在压力团体口中是“大”公司,在今天香港上市公司市值几何级膨胀下,大家乐怎算都是中企而矣!中国饮食廿强,香港全无份儿。将豉油餐厅形容为“连锁”,实在有一定谬误,估计他们四十家都差不多是直营店,未到出卖特许经营执照权的成熟程度,无论大家乐或豉油餐厅的管理层,都面临同一个挑战,就是成本日胀,感觉到要有所对策。笔者涉猎港企良多,一般港企行政人员出来的点子,是馊主意下策多,大略良策少。大中华零售业,很多时在北京,上海,香港开店,是快乐地亏本,此话怎讲?因为没有了这几个示范中心,全国赚不了钱,如果大家乐中国概念够吃得开,店数壮大程度覆盖全国,哪怕最低工资是三十元,在香港仍然可以笑蚀。不少中国饮食企业来港上市,什么X肥羊,Y鱼头,为点缀计在香港开店,行内人大都知道十九不离蚀,但相比支持全国,支持特许经营,支撑股价,那亏蚀算老几!豉油西餐虽然没上市,但笔者敢拍心口保证,由深圳到长三角,半个中国都接受豉油餐厅/茶餐厅概念(在国内人眼中是同一物),就是直资壮大,也不应将鸡蛋(资金)放在单一篮子(香港)内。中小企们流行愿乡管理废话:(1)什么摸着石头过河,(2)用制度对衡,(3)用亲信/有经验之行政人员监控等,皆为下策,资本主义,是用资本的,是最管用之法,收购在广东的五店以上连锁,慢慢向后辈学。懂得收购讨价还价窍门者,还可以用百之五股权价值投入,甚至只是将诚意金放在律师楼就可以向新公司取经。若发觉对方隐瞒公司实况,一分钱都不用付就看个饱全相,这些招数用不来,问题就是香港中企至大企,大都没系统化的企业发展部,没有收购及伙伴管理信息系统(Acquisition & Partnershi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之后的尽职审查以法律及会计为起点是倒行逆施,应用业务及战略为起点,法律和会计是终点,最后当然是空降部队阙如,收购了也管不了,磨(合)不了。

  假企发不如出售

  反而东北企业家,虽然其保养业只有百一千多万人民币纯利,在笔者这老眼底下更有潜质,(一)可壮大,(二)可上创业板,稳拿一亿五千万港币(上市公司地位)壳价值,国内企业家对跨省经营的恐惧,相比香港企业家跨域(由港至中)的恐惧程度低得多。成功机会又高得多,虽然听到蓝海,红海这些字眼很闷厌,笔者的波利尼西亚式开拓法在2000年前已在企业实试成功,比蓝海一书的空中楼阁早了四年完成,但无论是你是达摩或张三丰,没有继往开来者,甚么神功皆枉然,有时笔者不得佩服英国人,殖民地教育下,令香港商家充满恐共恐中阴魂,各种类的无力症在企业开发上表露无遗,很多香港人所谓的企业开发活动,有如宅男家家酒,只是闹着玩,在本地多搅十间八间店又怎样,市值会倍升?基金经理会青睐?既没有新故事,复无前瞻性突破,搅来搅去,难听一点,是企业虚假壮大,不如早点像大福证券,卖给海通集团,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