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资委针对外界对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进展缓慢的质疑做出了澄清:一曰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二曰央企退房需要按照市场规律有序进行,否则又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再加上职工安置等问题,退出没有统一时间表,三曰央企房地产规模只占全国房地产总规模的1.5%,对房地产市场及房价影响甚微,四曰央企正在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主力,而保障房建设是民营房企兴趣不大的领域。
从上述表态看,国资委的委屈之情溢于言表,国资委内心想表达的似乎是,央企在退出,退出不能乱退,退出其实也没有必要。若果真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回想起来,国资委这一举措是在今年两会后,调控房地产市场呼声高涨、而央企地王频现的背景下迅速高调推出的。笔者当时就曾撰写《央企退出房地产折射地产调控困境》一文予以评论,指出这是一场作秀之举。现在看来,这场退出的确是一个应景之作,央企退出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不知有否充分论证?现在的局面,依国资委的智商当初应该不难料到,房地产业关联度广、周期长,几十家央企退出谈何容易,而如果退出又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价影响不大,这样的退出不是折腾又是什么?然而,为了运动式调控的需要,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都被忽略了,从国资委的表态看,这场退出秀最可能的结局是不了了之!
始于去年底的房地产调控又进行了一年了。政府已经祭出了“退出”、“限购”这样的硬手段,然而房价依然“稳定”,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我们的调控本身违背了经济规律,还是调控的手段不得要领?不搞清楚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而总是靠一次次运动式的调控、行政式的手段去打压房价,这样的调控,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