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的全民设计培训


    奥运是一场全民盛宴,最大的功效就是培养了设计观。所以参观奥运建筑建筑成了一大重要旅游新添热门线路。几个坊间盛传的鸟建筑,顿时普及大众,原来设计可以这样做。不料两年后黄浦江两边过节似的长出一群奇异建筑,才是真正的全民集体设计培训课。

    世博会成为了一个美学教育爱国教育必修课,但是一只美丽的饼子太大,却不好找下口的位置。市面上大概有六七种导赏书,大都雾里看花,让人以为逛世博跟逛人民公园差不离。就算是真的铁了心排了队安了检又排了队花了八个小时终于进了萨特馆看了IMAX电影,也就是比《阿凡达》多了一点炫耀的资本。

    在我随着一个设计师学术组织参观世博会之前,收到了厚达五页的备忘和通知,除了官方的八条《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参观须知》以外,还在另一个活动安排的字里行间温馨提示:除不能携带饮料外,因世博会园区内游人众多,请自行准备午餐,晚餐。幸好我没有在早上六点半带着两盒头天晚上的外卖去排队,园区里的美食多的去了。就是世博的场馆,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随时得见茫然不知所措者,在寻思着到哪里排队去。在成都的城市试验区场馆,一众人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摞世博护照盖了熊猫章掉头就走,还一边在问:刚刚是哪个馆来的?怎么有个功夫熊猫?算了懒得管他,下面是什么地方?赶紧盖章去。

    世博会的各国场馆,可以按我的个人角度进行划分。但凡展览,皆分为形式和内容,而内容则分形而上和形而下。稍加排列组合,得出以下分类:

第一类:展示形式玄过展示内容的。先进发达国家,是一定要表达高科技的。高科技,有时会成为形式有时会成为内容,就像中了小额的彩票而炫耀,也可能表达为钱开心也可能说明为运气高兴。众多场馆的高科技,技术往往成为主要手段,主流的环保绿色低碳和平主题羞答答的夹杂在电子技术视频声光之中。比如大热沙特馆的立体电影,澳大利亚的旋转屏幕,巴西的立方体投影。

第二类:展示形式说明展示内容的。一些国家场馆比较注重宣传自身的文化艺术,并采用了多种形式为其所用,值得慢慢品鉴。比如意大利的多种展示方式和设计细节以及设计品牌文化,德国的组合展会方式,或者俄罗斯的童年城,青年城未来城。

第三类:展示内容为主的且以形而下为主的,如丹麦:原装美人鱼和原装海水。法国:保费30亿元的5幅世界名画。快速留影通过的中国人流极像卢浮宫的三大景点。

第四类:展示内容为主的以形而上为主的,比如美国,由于国家立法不给钱搞这类宣传,国家馆由企业赞助,凑了点内容,干脆主要输出美国价值观:富兰克林精神,克林顿拉来做VCR。其他。。。。。。将就了。

第五类:形式内容统一的,如英国的种子圣殿---其统一度恰如一位刚排队出来的游客所说:“上当了,里外都一样,还不如就在外面看呢”,问他看见几万颗种子没有,他说:装在棒棒里,也是一样。冰岛馆,还没有从国家破产的惊魂中解冻,冰立方,展示冰世界。够统一吧。

第六类:卖土特产的,好像非洲联合馆的兄弟。。。。。。

    尽管进食问题在世博不算大问题,我却又刻意关心了排泄问题,特别是。。。。。。女厕所。也不知道众多设计师为何都要犯同样的错误,在我所见到的国内外的众多旅游景区公共空间的方便地带,特别讲究男女平等,蹲位平分。问题是男女如厕时间极不对等,自然女厕门前大排长龙。我甚至亲眼目睹梵蒂冈圣彼得广场边上长队的如厕妇女们一边等待一遍祈祷。我估计在世博园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了。结果恰恰出我所料,在以排队为一大胜景的园区,三类厕所门口都清清爽爽。某个疑是人物的人说过,排泄的场所可以作为文明程度的标杆。从这点上看,我们的世博,不但是设计的,也是相当文明的,绝不亚于上帝之所。



插图 张熹彬 西南交大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