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与星星城市群


        世界城市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化;二是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三是拆旧城建新城向城乡共荣蔓延;四是变一城之都为百城之都。
北京要想成为世界城市,就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入手,形成众多“上山下乡”星星城市群,彻底改变城乡两重天的二元化结构,“上山下乡”将郊区农村变为城市化发展方式,变一城之景为百城万园之景,变一城繁华为城乡共荣的星星城市群。
北京未来城市发展主题是“上山下乡,立体多元”式发展!增加城市容量,满足宜居城市流动人口安居乐业。北京要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有关于城镇化号召,彻底改变城乡两重天的二元化结构,将更多的北京乡村建设成为便捷交通连锁的星星城市。也就是说要将北京周边的250个乡镇,变成个个都有特色的“星星城市”。
     世界上建设星星城市是有经验可寻的。在此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去年我在考察5000人的加拿大麦肯锡市的时候,发现他们全市机关干部只有6个人,女市长本人既能自己开车又能自己当秘书。有陪同人员介绍说:麦肯锡市在卑斯省北方算是比较大的中等城市,周边还有许多500人左右的星星小城镇烘托着。等我回到北方中心大城市的王子市时,才知道总人口仅不到10万人。当他们听说我是从1700万人的北京大都市来的客人,顿时大家都肃然起敬的嘀咕讲:这么大的城市岂不是相当于半个加拿大人口多吗?可是我毫不掩饰的说:北京还要扩大,为了解决“首都变首堵”的问题,中国首都还要东扩到环渤海,变成拥有5000万人的临海型首都。未来拥有四万个乡镇的中国,也应该会出现数万个像你们这样的卫星城镇。
    尽管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46%,但是全国2900多个县城和640个百万人以上的中心城市,必将会带动更多乡镇小城市发展。关注更多的星星小城镇发展是时代的必然。如果4万个乡镇达到50%城市化率,那么将来中国按比例会达到2万个镇级城市。如果未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小城镇发展,如果未来中国4万个乡镇达到70%城市化率,那么中国就应该拥有3万个小城市,如果按照加拿大500人建市标准,北京有些千人以上村庄都可以建成星星小城市。这样就可以把北京建成遍地星星城市的“银河系”了。这样就可以让“银河系”钻石般的北京城变成浑身闪闪发光的超级“世界城市”。综上所述,这也是我要向大家解释的 “星星城市”这一措词的缘由了。
    有人会提出质疑,这样做能为北京创建世界城市带来多少好处?笔者认为:它可以带来以下三大好处:
    其一,可以让北京更多的低经济增长农田变成高经济增长的新城区储备用地,为北京市构建不断增值的“印钞机”。除了土地升级外,未来的城镇化建设房屋,也因首都的区位优势而产生房屋租赁、转售等政府税费收入。
    其二,大量农村住宅廉价上市,可以遏制城市中心区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可以吸纳更多老城区居民向生活成本低的星星小城镇转移。
    其三,通过众多的乡村变城镇的建设格局改变,大量平房改造成为三层以上别墅和五层左右公寓,既可以提高土地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以提高广大北京农民的收益率。从而使得北京变得更加高大、更加亮丽,更快的迈向世界城市。通过消灭二元化结构的努力建设,从而使得北京城区空间向郊区农村扩展一倍以上,这样才能更多接纳国际友人在北京这座星星城市里安居乐业。
    世界未来研究会的成果证明:世界上1个人需要吸氧量,相当于树木10平方米,草坪15-20平方米。所以,世界城市一定要解决好立体绿化,和未来城市“边规划边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
现在,北京剩下的平原土地很紧张,规定让农民种粮食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不合理的配置。如果让那些农民固定在容积率极低的一层平房里。显然要比建设部限制发展的二层别墅用地还要奢侈。如果北京再不利用13080平方公里的山地分担城市膨胀建设压力,那就是更大的遗憾。为了将北京城建设的更加亮丽多彩,    笔者曾经在2008年就提出了拓展时空的建议。北京除了老城区要改变作息时间变成全天候的不夜城之外,还要切实做好城市的突围工作,把未来的城市建设重点疏散到老城以外的广大乡村和广大山区,建设更多特色各异的松散型的星星城市。这种松散型的城市群落将会把北京16800平方公里面积,建设成为上山下乡群星闪烁银河系般的灿烂都城。这样的顶级世界城市,才能够真正配得上日益强盛起来的伟大中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