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审计分析设计课题化,怎样?
张政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识医院财务活动的规律,揭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医院绩效审计分析的重点。审计分析作为医院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到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医院的内部的各种管理,它不仅应充分利用医院事业计划、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不同时期内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而且还应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使审计分析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首先通过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医疗服务数量与质量变动情况、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资产负债变动情况与收支节余情况分析其经济效益指标;而后再从社会效益分析医疗投资在资本保全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医疗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医院的发展后劲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医院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分析,可客观地总结医院经营中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对下一阶段医院经济运行起到指导作用。
审计工作无法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任何想通过一次审计就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工作也将是徒劳的。因此,审计工作必须在其职权范围内瞄准目标,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次审计开始前,有必要通过周密的审前调查,用绿色审计理念针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拟定课题,从剖析一个问题入手,选择不同侧面进行研究,最后,写出课题报告,为领导层管理或决策服务,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献策。比如,我们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拟定了如何促进医院经济发展的调研课题,就要用“绿色审计(指能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监督,而不是屡审屡犯),绿色指标(指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综合平衡指标体系,而后不是片面强调某一项),绿色评价(指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而不是偏执一词),绿色建言(指按下葫芦不起瓢的真知灼见,而不是顾此失彼的扬汤止沸)”的理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防患于未然的源头治理办法来完善制度,用中华医学辩证论治的来综合施政,而不是象过去的有些报告查违纪重在罚款,看问题蜻蜓点水,写评价好大喜功,提建议头痛医头。惟有如此,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审计模式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舞台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