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涨声一片”汹涌澎湃,令人不可思议。笔者有点小鸡肠,可能尽往歪处想,为何中央刚把关注民生作为党的工作重点,就出现处处涨价成风,某种程度损害了党的形象;本人还想到时近年关了,GDP增速成了各级政府的热点,物价飞涨,只会有利于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而不利于市民在工资增速缓慢下稳定实际生活水平。本人以为,中央和省部级领导对调控物价,重任在肩。
说了这些,与本文主题有点偏离。那就说主题,你有涨价政策,我有应对良计。这叫做,商家有政策,民间有对策。
如果说,家庭涉及购买生产资料支出,刻不容缓,现在处于涨价上升阶段,应果断决策。但是,家庭主妇涉及到的是开门就要支出的生活资料。天山网一则乌鲁木齐:羞答答的餐价静悄悄地涨,就有市民支招应对“涨价潮”。(11月3日天山网)
正因为俺只理家庭财政,不善市井交易,所以发言权极少。但从新闻中受到启发,不妨把它概括出来,供公众选择。
有用“海豚(囤)法”。对日用易储存的必需品,可适量购买,精心储藏。近期内用得着的耐用品,可提前购买;
有用“团购法”。几个家庭主妇组成团购临时集体,向批发超市批量购买家庭日用品。因为人多量大,具有讨价还价的优势,减少单价购买成本,团体中的个体家家受益;
有用“避峰法”。大凡集市贸易,早晨采购蔬菜,往往价高且难以讨价还价。家中有退休老人的就可以避开物价高峰时段,下午或者晚上采购,一般菜商担心蔬菜过夜损失,愿意低价出售,也好讨价还价;
有用“固定法”。蔬菜商家尽管面临涨价风,仍然希望有固定顾客光临,可以以销量取胜,正好家庭主妇利用此心理,得到一些实惠。熟人总是好说话,再如买主菜争取少量佐料菜免送。相对买到不泡水、不沾泥的好菜,减少购回加工损耗量,也不会造成蔬菜腐烂,相对省了钱。
有用“限购法”。限高档果蔬,购中低档;限上市果蔬,购广市旺市;限高档酒楼聚会,选小餐馆、大排档;家庭聚餐更是省去了交通、服务费和餐馆利润,还可以增添家庭融洽气氛,吃上各家拿手的特色“家肴”。
其实,除了这些“法”,民间土法多,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哈哈,这有点不象时评了,总是见了新闻有感而发,也是俺等工薪阶层不得不考虑的切身利益,在“涨声一片”中那怕暂时不能得到多一些,但是可以想方设法支出少一些,这个主动权在自己,也是穷人想点穷点子,日子兴许过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