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太少了才会“挤爆”
“挤爆”表明我们对免费太不适应
政府该从“挤爆”中读出民生之维艰
王军荣 (教师)
11月1日是广州地铁对市民免费开放的首日,广州多条地铁线路被挤爆,高峰期间,地铁线网共21车站实施客流控制,其中17个车站32个站口与属地区政府启动客运联控预案,一号线、三号线分别实施最高级别的线路控制。
(11月2日《广州日报 》)
免费第一天,广州地铁客流超出平日200万人次,广州地铁投入最大运力仍难满足需求,一号线、三号线还实施了最高级别的线路控制。地铁四号线平日里一般是车厢空空荡荡,人烟稀少,但昨日却是人气爆棚。本日里舍不得坐地铁的市民都踊跃参与了,不少市民坐地铁去买海鲜,或前往天后宫游玩。面对急涌的地铁客流量,地铁公司吁请市民理性乘坐地铁。的确,市民也真的需要理性出行,但我们要考量的却是,为何一免费,就出现“井喷”?
因免费而产生的“井喷”现象我们不是首次见到。当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医院出现病床爆满,出现看病的“井喷”。当时,有人拿道德说事。其实,我们想想看,在看病贵的背景下,老百姓是不会轻易去医院看病的,能扛的绝对要扛下来,万不得已才会去医院。现在看病免费了,刚开始时,病人必然会多些,免费治疗以前不敢去医院看的病现在也终于有机会得到治疗了。看病的人急增,不是生病的人急增,而是老百姓开始放心看病了。这恰恰折射出没有免费看病的尴尬。只要这项免费制度不变,只要再增加医疗资源,病床爆满的“井喷”就会很快消失。同样道理,广州地铁免费乘坐的机会太难得了,太少了。如果不是碰到亚运会,市民根本就没有机会。对于老百姓来说,有时候,一元钱的花费都要仔细惦量。在免费之前,谁会没事坐地铁去买海鲜,去游玩,只因为现在免费了,就给自己找个理由,坐地铁去飞机场看看。想想看,没坐过飞机,没看过飞机场的老百姓有多少?如果没有免费,恐怕他们一生都不会去飞机场。
最近,由于农产品涨价,不仅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涨声一片,国内市场的食用油出现新一轮上涨,而随着行业龙头康师傅和古井贡酒分别调高旗下部分产品价格,相关的方便面和高端白酒行业也面临涨价压力。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老百姓花钱更是小心了又小心,精打细算了还要精打细算,只要能够少花钱的,他们是穷尽办法,因此,有些市民开始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有人甚至自称“海豚(囤)”。在一片涨声中,地铁免费能不让老百姓开心吗?他们能不心动吗?能不出来免费坐坐吗?
当社会福利的提高了,当老百姓享受免费的或是低价的福利多了,就不会那么急着去免享受免费大餐了,自然也就不会一免费,就“井喷”了。
要想老百姓理性,前提是要让免费多起来。政府该从“挤爆”中读出民生之维艰。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0/1102/03/6KF2751S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