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昨天的蓉城招聘会现场,除了理工科学生就业优势明显高于文科生外,很多90后大学生抱怨招聘会上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应届生小徐就坦言,真正的好工作得靠亲朋好友这张关系网络。对此,多家企业及人力资源市场有关人士表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11月28日成都商报)
人力资源部门把求职抽样调查三成认为求职“靠关系”说成误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们试图把自己打扮成招聘认才不认人的招聘“包公”,事实并非如此。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除了客观书面考试,花样繁多的“面试”,不排除其中存在七大姑八大爷打过招呼的“感情分”。求职市场竞争越激烈,这种弹性标准选人、关系选人就越不可避免。
只有天知地知的“裙带关系”在招聘中起着隐性作用,还有送银子找门路的“黑金关系”暗流起着决定作用,无钱无门的普通人家子弟只好在貌似“公正”的招聘中屡屡落聘。
“靠关系”的典型事例,是东南某省为副厅级干部千金“量身定做”的招聘标准。这一特例,一是可能官爹、官娘出面疏通,一是可能下面马屁精干部借机投靠。
人们只要环顾左右,有几个官家、富豪子女高等院校毕业后在家待业?他们从学校门到机关门的“零距离”对接,就是对求职“关系学”的最好佐证。真正统计一下,官家子弟求职一路绿灯,好单位、好岗位,岂止三成“靠关系”。
从多年之前的“开后门”进工厂,到现在靠明、暗关系进机关,确实需要人事劳动部门正视起来,而且作为防腐反腐的重点问题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