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是指国与国之间在交流和交往过程中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在某一段时间之内,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方针路线方略。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关系到本国生存发展的战略。我们的老祖先可谓深得其精髓,比如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外交战略。还有蒋介石提出对日妥协、全力剿共“ 攘外必先安内”外交战略或国策;再有就是目前大家都很熟悉的“世界和平 社会和谐”的新中国大外交战略。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和著名的外交战略典范。
而浩峰兄弟今天所要讲的,只是军事外交战略,当然,军事外交战略不是独立的,是和其他外交战略如经济外交战略、文化外交战略共同组成一个时间一个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军事外交战略,就以军事为侧重点。而当前,原有的国际军事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综合把控整个国际军事趋势,保护中国整体利益,是中国国防部及每一个军事专家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关键节点。
一、中国军事外交战略回顾
古代历朝历代和民国时期的军事外交战略,浩峰兄弟先暂时搁置不谈,重点回顾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军事外交战略。
第一时期:亲苏(1949-1960)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形势还不稳定,经济发展更是百业待兴。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继续支持原国民党残余势力,妄图卷土重来;同时还针对中国的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国内,原国民党留下了大量特务力量,对我党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大面积的破坏。这个时期,中国公开表明站在社会主义阵营,是符合中国当时整体利益的,也是明智的。苏联政府给予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大量的援助,对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随着1953年3月斯大林的逝世,苏联对华政策开始转变,同时中国政府也有了很多自己的考虑。比如1957年苏联提成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包括后来的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再加上1959年、60年、61年,中国遭受了历史罕见的连续自然灾害,当时的状况可谓惨不忍睹,当然,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当时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被饿死,也和当时的“大跃进”政策有关。而此时,苏联政府于1960年7月16日宣布撤回所有苏联在华专家,并要求中国政府还债,中苏亲密关系正式决裂。
1966年以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中国了,仅1960年一年就有60多个。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当时的外交战略是正确的。
第二时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61-1979)
1.1960年毛主席接见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非洲12个国家的朋友;奈温访华;
2.1961年中缅两国总理欢度泼水节;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问北京;
3.1962年祝贺列宁少先队40周年;班达拉奈克夫人来访;
4.1963年陈毅接受日本围棋名誉七段称号;日本蕨座歌舞团在京演出;
5.1964年中日乒乓球友谊赛;毛主席接见日本艺术家;
6.1965年欢迎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毛主席和夫人祝贺斯特朗寿辰;阿尔巴尼亚同志访问大寨;中日青年大联欢;
7.1967年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
8.1971年中国出席联合国第26届大会的代表团离京前往纽约;
9.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举行会谈,发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0.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全面出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整个外交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军事外交战略更是硕果累累,尤其越战的军事战略胜利。
第三时期:改革开放30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指定了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国内实际形势的国家发展战略。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路线,并制定了令人鼓舞的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五大“新三步走”: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实现了小康,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及影响了不断提高。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是与整体发展目标要吻合,军事外交也同样,搁置争议、一心一意谋发展。比如台湾问题,南沙群岛问题、朝核问题、中印中缅边界问题等,都暂时按下不谈,但有关国家主权的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妥协,比如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还有西藏和新疆问题,都是国家内政,不允许任何国外势力的干涉。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顶峰。同年,以美国华尔街为引爆点,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后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而且还在愈演愈烈,继冰岛宣布国家破产之后,希腊、爱尔兰也陷入了经济危机,而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欧洲国家深陷其中。
第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
虽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暴露很多问题,比如体制问题,社会不公平问题,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和应对的。当下,摆在中华民族及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机遇和机会,是千载难逢的。本次经济危机使得欧美国家个个“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而中国近30年的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实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实力,国内谁掌握了经济命脉,谁就能牢牢掌握政权,国际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权,并能拥有强势的军事战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德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拥有近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而且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虽说没有航空母舰,但中国有足够的核潜艇和洲际远程导弹,保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侵犯中国的领海、领空、领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值得期待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中国军事外交战略升级
第四时期的外交战略,尤其军事外交战略也要做出调整。是的,中国人民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友善的民族,但这不代表中国不可以拥有强势的军事外交战略。因为国与国之间所有的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战略合作,都是综合利益均衡的结果。
08年还支持达赖的法国,最近其总统萨科奇来中国访问,于是中国从法国空客公司订了价值120亿美元的订单,而接下来的英国等也会效仿。因此,整体国家外交战略要与时俱进,而不能向建国初期那样,中国政府在自身非常困难的状况下,去支援部分非洲国家,而这些国家事后的行为,证明“有奶便是娘”的真理。现在欧美国家均不同程度的深陷经济危机之中,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希望通过无形的货币战争,窃取中国积累的社会财富,转嫁自身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没有屈服,国家领导人多次明确表态,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基础,围剿中国经济的“热钱”也被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逐渐化解。
但这些势力不肯罢休,美国频频在中国周边制造有争议的事件,如韩美联合军事演习、越美联合军事演习,还有一触即发的朝鲜半岛局势。中国政府不能再像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南海军事战机事件,保持忍耐,应该公开表明自己的军事态度。包括前期金正日的访华,都要综合辩证的考虑。原则,只要中国的利益受到威胁,就要毫不犹豫的、强势的表明态度。一旦,对方逾越了界限,一定要严厉打击,还一颜色,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后患无穷,中国周边的这些势力会不断的挑衅。
总体基调要强势。具体军事外交战略:放眼全球,紧盯美国,纵联俄罗斯,横联欧盟,遏制日本,安抚朝鲜韩国,牵制印度,支持巴基斯坦,打击越南,统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