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德答薛原老弟


龚明德答薛原老弟
  
  
  ……前几天在成都的一场“民间读书人”聚会上,意外目睹了一场“民刊”授奖。说意外,是之前在这次聚会组织方提供的精美“节目”单上并无此内容,但当主持者宣布要给“最好的民刊”发奖时,还是有一点意外,虽然意外,但且看如何授奖,结果“最好的民刊”奖励给了《开卷》和《点滴》,“最好的民报“奖励给了《温州读书报》和《清泉部落》。实话说,这“两刊两报”,在我眼里都很优秀,也值得授奖。《点滴》虽是新创,才出了不多的几期,但深为我欣赏;《开卷》就更不用说了,从创刊到现在,每期不漏,都有收藏。《清泉部落》在前些年也得到编者阿泉的邮赠;《温州读书报》前些年就知道其大名,但真正得到此报还是在今年与其主编卢礼阳在网络上结缘之后。
  这四家“报刊”获奖不是我谈的问题,我谈的是授奖的“评选”问题:既然不是以个人和几个人的名义授奖(是以“民间读书人年会”),上述四人是以如何的评选机制评选得出此获奖名单?
  尤其是,在上述获奖“民刊民报”的具体获奖者四人中,有三人坐在“民间读书人年会”的“主席台”上(从会场的背景布置和坐席布置看,组织者和主持者的坐席似乎可以看做“主席台”),也就是说,坐在那排座位上的,都是所谓“民间读书人年会”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坐在上边的有六七位,居然有三位“获奖”。
  所授的奖也很别致,由两人联合出资:每人一幅由流沙河先生题词然后由年青书法家书写的授奖词(后来得知这些授奖词文字出自主持者龚明德先生之手),然后每人2000元奖金。联合出资的两人,一人是流沙河夫人吴茂华,一人是来自“草原部落”的出版商——前些时又因给张悟本策划出版“绿豆”养生书而闻名。以我的猜测:吴老师当是提供的流沙河先生的书法,“草原部落”出版商提供的奖金。据说出资人提出必须给“最好的民刊民报”,而且还坚持必须给一家“民报“授奖。
  如果此奖以出资人名义或主持人个人名义授奖,自然无可厚非,也乐得看到朋友们获奖,谁也不能说啥。问题是此奖以出席者全体的名义冠以“民间读书人年会”。
  其实这名义本身就不伦不类,来参与的这些人怎么就可以代表天下的“民间读书人”呢?本来就是一群喜欢书的形形色色的书友来参加的一次“民间”聚会,却被授予了如此的“重任”。这显得实在不能承受之重,也更显出了组织者的书生气来,怎么能有一人或几人在未经同意的不知情中就“自动”代表大家直接给出获奖结果呢?是通过何种形式得到的大家的“授权“呢?尤其是作为组织者和主持人,怎么能在自己担负组织“责任”的会上(至少从坐席上看是“组织者”或“主持人”)接受自己组织的“大会”授予的奖和奖金呢?
  作为“民刊”的读者和旁观者,看到这一幕实在感到是闹剧,不由得更佩服起广州的诗人黄礼孩:黄礼孩作为真正的“民刊”的主编者,不仅自己一年一度的推出《诗歌与人》,还每年都颁发一个“诗歌与人”的年度诗歌奖,评委就是他一个人,但还没听说谁出来质疑他的评奖是否有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诗歌与人》是他自己出资,这个“诗歌与人”年度奖也是他自己出资,他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他愿意颁奖给谁就给谁。他颁奖的奖品我也年年都收到:获奖者的诗集。他每年授奖给一位他认可得到他的奖励的诗人,然后给诗人出版一本诗集,出版的诗集也是真正的“民刊”:一本他装帧制作的诗集。
  在这场聚会上,因此事,颇有议论,因为我不是“民刊”的编者,也不是聚会的组织者,只是一名书友,所思所感,不吐不快,当不会有吃不到葡萄说酸的嫌疑,也没有与任何一方的利益之嫌。
  其实,许多人谈公义,谈正义,谈民主,谈公正,谈公开,尤其是书生议论,更是舍我其谁,但具体到现实上,即便是这样一次微不足道的“民间读书人”的聚会,却居然如此仅凭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的“一己之见”,做出如此闹剧,实在是玷污了“民间”和“书友”一词。
  龚明德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和学者,多年前就有幸编辑过他的文章,也收藏有他的著作,为能与他结识而自豪。这一次在成都虽是第一次相见,却分外亲切。目睹其人,再想其文,龚明德“的确是书生”,也确实是书生,或者套用一句“毕竟是书生”。对于大家的议论,龚先生也听到了。在一次喝茶时,我也当面把我的感受告诉了龚先生,龚先生说“不打不相识,我们是好朋友”。其实我不是要和龚先生“打”,我和任何人也不“打”,君子之交淡如水,书友之间更是以书为媒,但涉及公义“是非”,不能不谈。作为“固执已见”的书生,龚明德于学问于书话,是硕果累累的,也嘉惠于我辈读者。作为组织这样的“民间”聚会,其辛苦操劳的确可叹可赞,但在这样的民间聚会上出现如此以“公议”名誉却如笑话的“授奖”,实在是一个悲哀。也为龚先生遗憾。也许本来就是为了“幽默”,当不得真的。就如《点滴》的编者周立民在聚会上所说的:希望民间的聚会就是民间的聚会,为大家提供一个民间交流的平台。周兄的话大意如此,尤其是他最后一句:“希望不要开到……大会堂去。”说的真好。
  以上是薛原老弟的博客文字的节选,他特意发来手机信息让我看,我请人找到了,下载了。因为文中正面说到了我,薛原老弟不是鲁迅说的那种“连眼珠都不值得转过去”(大意)的人,所以我要答复。但是,我不议论、不发挥、不抒情、不……
  我只订正几件“史实”。
  一、 吴茂华老师给年会的是现金,不是一幅沙河老师的字。因为会上急需要的是现金现银,马上要去买东西的毛币!比如,制作有薛原老弟头像和介绍文字的展板之类,就得交了钱才可以弄出来的。比如印通讯录,也得现金现银。
  二、 我们的年会的名称,薛原老弟弄错了。下一次年会,建议老弟不必出席了!我们不需要指手画脚的批评家,我们需要“书香社会文化义工”!
  三、 这次年会,是由成都方面主持由呼和浩特和南京方面大力赞助才成功的。出席年会的有家产近亿的人,但是去年鄂尔多斯会上,临到闭幕前商定下一次承办方,两处原先都争着要办的人突然拒绝了……我无奈地接下来承办。
  四、 颁奖事件,只要我们承办方和两个出资人不说话,薛原老弟似乎没有说三道四的资格。你可以当即拿出一万元来颁奖给你心目中的民刊民报,就叫“薛原个人奖”。空话不要说,官方的空话已经使得我们的国家吃了大亏。
  五、 我希望薛原老弟说说不少与会者的虔诚和奉献,比如与会的高信、沈文冲、陈克希、周立民、陈品高等兄弟们,当然流沙河先生也是更值得一写的。
  六、 还可以说下去,但是中午要去宾馆送今天下午离去的与会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