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必须为稳定物价让路
江苏苏鼎房地产研究所 宋坚
一度漫长的房价调控,似乎中国的问题房价为最,土地财政祸首。房价调控的同时,物价悄悄飞涨,尤其农副产品的价格涨得中国每个老百姓都愤怒之时,人们终于明白,房子可以不买,但饭不能不吃。
房价的调控也令人费解,花大量人力、物力,探求平均房价有何意义?预测房价下降20%也好50%也罢,更是无稽之谈,荒唐之极。其实中国住房问题很简单,住房私有化进程太快,绝大数百姓通过私有住房解决定居问题肯定不可能;加快经济的发展,创造经济条件,适度扩大廉租房、公租房才能根本解决夹心层以下百姓的定居问题。
苏宁睿城每平米降价2000元,夹心层买得起吗?差之远矣,我们凭什么欢呼雀跃?反倒是,目前物价的上涨,夹心层能否吃好饭、困难户能否吃饱饭的问题更加攸关。
改革开放以来,WTO后的国际货币战争,人民币的印刷量加快,通货膨胀指数上升,但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的发展以及房价的上涨,吸纳了通货膨胀,致使物价上涨速度不算太快。然而,当房价高到本不应该购房解决定居问题的阶层时,于是房价以及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得到社会、尤其学者的责疑与猛烈攻击,以致中央政府的大动干戈和几次大规模的“调控”。
影响最大的是2008的对开发商资金链的“断奶”以及2010年的限制房产消费,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又试图搞什么“房产税”等等,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等到房价的大幅度下降而是物价的全面上升;目前远不是20%百姓的房价意见问题,而是几乎100%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愤怒。
结论是,还是小平同志说得对,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有足够的收入解决廉租房、公租房的规模,夹心层以下才能彻底解决定居问题,“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不符合辩证法。限制富人购房消费,只能降低解决夹心层以下定居问题的速度;限制富人房地产投资,跑到农副产品市场横行霸道,光凭政府打击“投机倒把”,估计不会收到圆满的效果。
平均房价也好,房价收入比也罢,都是脱离实践学者的伪命题,政府应该统计、负责的是,究竟有多少百姓住不起房?人均居住面积20平米以下的居民名单?解决的方法与时间?真正解决民生居住问题,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把“平均房价”打下多少。
何谓“合理房价”?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任期也就是四年,要解决虚无缥缈的“合理房价”,两届任期也未必可能,没有必要勉为其难,而导致社会更为严峻的灾难。
解决贫富差距现有的政策就有可能,鼓励富人房地产消费,除了城市配套以外,房地产收入绝大多数投入廉租房、公租房,双赢的政策比起什么不得人心的“房产税”好得多。
深圳的物价居然高过香港,南京的物价也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本人早就不关心所谓平均房价,大部分南京的百姓估计每天最关心的也是菜篮子。房价调控必须为稳定物价让路,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人民不需要折腾,也折腾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