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考虑让邓小平接班?
邓小平在文革中曾和刘少奇一起被打倒。不过,邓小平没有被彻底打倒,他被保留了党籍,以观后效。毛泽东在关键时刻,保了邓小平。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开始着手各项调整并重新考虑接班人选。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的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出面整他的人是张闻天。(二)他没有历史问题。亦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之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作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泽东的这一批示,是一个重要信号,意味着即将起用邓小平。不过,毛泽东此时显然没有打算让邓小平接班,只是考虑让他恢复工作。因为在写下这个批示的二十多天后,毛泽东即从上海调来了王洪文,让王洪文在北京“学习”。
邓小平之所以能如此“及时”地给毛泽东写信,主要还是由于周恩来的关照。
周恩来早年曾同邓小平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彼此之间感情深厚。文革中周恩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关照邓小平,以免他受到造反派的折磨。
邓小平的复出很显然出自毛泽东的本意。1933年4月,由于支持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央苏区遭到了王明等人的批判。那个时期是毛泽东政治生涯中最低谷的时期,毛泽东对这段岁月中邓小平对他的支持自然难以忘怀。而事实上,与刘少奇相比,毛泽东在文革时期多次对邓小平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当江青要求开除邓小平的党籍时,毛泽东未予同意;当文革小组的戚本禹编了一本《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内中亦收入邓小平的言论时,毛泽东亲笔圈掉了邓小平的名字。
在党的十大上,作为“中国第二号大走资派”的邓小平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而此时的王洪文已由九大的中央委员跃升为副主席。
不过,这一局面在一年后得已改变。
这是一个在当时极具象征的画面,它表明毛泽东此时已考虑让邓小平接班。
邓小平虽然在十大上未能进入政治局,但十大结束刚三个多月,毛泽东就提出,由邓小平出任军委委员、政治局委员。于是,
这样,邓小平复出后,迈上了第二个台阶:由国务院副总理,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在党、政、军三方面都担任了重要职务。
从联合国大会回国后,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更为活跃了。他陪同周恩来接待了一位又一位外国国家元首。毛泽东会见外宾,邓小平也总是在侧。
1974年6月,周恩来住院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由王洪文主持,国务院工作由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由叶剑英主持,形成新的党、政、军“三足鼎力”的局面。
这样,邓小平复出后迈上了第三步台阶,由中央军委委员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成为军队的主要领导者。
这次任命几天后,邓小平再获新的任命。迈上复出后的第四步台阶。
十届二中全会刚刚结束,
当时的名单是这样公布的: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陈永贵、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孙键
四届人大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委托邓小平主持党政日常工作。虽然王洪文仍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党内排名次序为:毛、周、王、叶(剑英)、邓、张(春桥),不过,这些人中,只有邓小平一人身兼党、政、军要职,成为实际上的第三号人物,邓小平接班人的位置已日益凸显。张春桥此时虽然担任常委、副总理、总政治部主任,但在党、政、军各个职务中排名都在邓小平之后,且没有什么实职。
特别是
不过,邓小平的“接班人”态势没能维持多久。
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代总理。
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同志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此时邓小平虽未撤职,但已处境艰难,他和叶剑英事实上已被停止工作,接班一事已变得非常模糊。
1976年4月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邓小平被说成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而被彻底打倒。
一项是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另一项是,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由此,邓小平接班已完全没有可能。
这样,在刘少奇、林彪、王洪文、邓小平之后,毛泽东选择了华国锋接班。(席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