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喂养。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英武的体态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这篇文章是向皇上表达人才是声声呼唤的,这篇文章有点酸的味道,这个话讲的很有道理,伯乐就是主管,如果没有伯乐,就会老死马厩。
主管不敢用人,怕属下的人会超越自己。我们看看美国卡内基先生,他敢重用能力比他强的人替他工作。回到我们老祖宗的故事。司马迁先生实际在2209年前,刘邦好不容易打败相遇,统一了中国,举行了一次庆功宴,把属下聚集过来,跟属下说,你们老老实实告诉我,我刘邦何以得天下。属下趁这个机会,把心理的不满都说出来,对刘邦说,你脾气暴力不堪,服侍你是很辛苦的,不过你论功行赏,我们为你抛头颅撒热血。
老板妒忌属下才华,企业不坏几兮?不懂得论功行赏,所以最后才江山不保。刘邦说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妒忌才华,不能动用属下的才华,最后才会败了。
所以从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提醒,只有气度胸襟宽广才有一番大的事业。再看看,曾国藩的湘军,进一步提醒我们只有在好的统帅之下,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事业。
我还想再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身上,是我亲身经历的,我高三的时候去北京学画画,那时找了一家画室,画室的经营者本身就是一位老师,此人心胸狭隘,阴险狡诈,(或许是因为我亲身经历,我对他有些偏见),因为画室的学生比较多,他需要再找个老师教学生画画,也就有了寻千里马一说。结果,找来的老师个个都比他要出色,他因为妒忌,就把老师赶走了,可想而知,我在那个画室呆了半年换了3位老师,弄的我画风不定,结果最后没能学成。我并不是个不努力的人,我想我的失败,多半也有这位“伯乐”的功劳。所以伯乐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当的。要认清伯乐比认清千里马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