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诈骗”是谁的“孽种”?!


一个农民咋能“靠关系”诈骗8个乡镇、12个村?

连小学都没毕业的重庆云阳县水库村农民马侬任,靠胡吹自己在县政府、县委统战部、县法院、民政局、统计局、县医院、派出所都有“熟人”,能帮忙办事,在6年时间里骗遍这个贫困县的8个乡镇、12个村,狂收“代办费”两万多元。(新华网重庆1114日电)

这是一起典型的“关系诈骗”案件。可以肯地说,穿着光鲜、租住高级宾馆,打着“内部关系”、“人情路子”旗号,声称能安排入学、调动工作、包办户口、打赢官司等“帮忙跑关系办事”的骗子越来越多,而受骗的群众和涉案金额也是越来越多了。

据报道:20101月,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巨额诈骗案:被告人对人谎称自己是高官的妹妹,可以通过特殊关系帮人办事,骗取钱财达55万元。20109月,河北邯郸市成安县一农民王某,经常与人吹嘘自己有关系、认识大领导,以能帮助办事或安排工作为由先后诈骗他人钱财46.5万元。201010月,由于经常吹嘘自己“上头有人”的永嘉瓯北算命先生吴某夸下这个海口说“只要有钱疏通关系,我就能让你儿子当温州组织部长。”为了让儿子早点当上“组织部长”,汤某宁愿负债几十万,也要凑钱交给吴某去疏通关系。——与上述案件中的诈骗行为相比,马侬任的诈骗金额并不算大。但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民却能够一路通吃、屡屡得手,其间所折射的问题应该说还是值得深思的。

按道理说,在这个信息极其便利和极其透明的年代里,对于层出不穷的“关系诈骗” 的曝光力度并不算小。而人们对诈骗者“乘人之危、不干人事”的罪恶之举往往也是深恶痛绝的。但为何总是有人愿意成为“猎物”而任其宰割呢?笔者以为,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靠关系办事是中国人传统的办事风格。关系,在很多人眼里,作为一种特别资源,是通往权力的“天梯”。中国人活得很累,累就累在“关系”,为“关系”所累,为“办事靠关系”所累!南方某市的一项调查显示,86.6%的受访者选择遇事先找熟人帮忙。而在“关系诈骗”的案件中,被骗者之所以会主动“自投罗网”,其初始动机往往并不单纯。他们“托关系”、“走门路”的目的,就是试图以非正常渠道,依靠潜规则,实现正规途径无法取得的意愿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被骗者或许各种各样的难言之隐,但其妄图凭借“权力关系”和“金钱关系”来打通一切的错误思想,就为“关系诈骗”犯罪提供了一定的生存土壤。

其二:关系诈骗是法治环境不够完善的孽种。对于层出不穷的关系诈骗,有网民质疑说:如果骗子们的关系是真的呢?这些所谓交易是否就将暗度陈仓,不为人知了呢?此话可谓一语中的。正是违法腐败现象的时有发生,才使得一些人的守法意识受到冲击;正是有类似社会体验的存在,才使人们产生了关系崇拜,从而放松了警戒和防备心理。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关系就成为了稀缺资源,而人们每每遇到有事,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办事,而是希望通过凭借特权者的关系网走出一条捷径

其三:“关系诈骗”是对投机钻营者打击不力所造成的后果。尽管各地很都热衷于把跑门子、拉关系,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但事实上却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一些人只看到了靠关系办事的威力,却并没看到那些投机钻营和腐化者的最终下场。“有时走正门千辛万苦的事,一有熟人就几分钟搞定。”这或许就是那些荒诞骗局能够上演成功的根源所在。再加之各地惩治吏治腐败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卖权弄权者身上,却常常忽视了那些投机钻营者。从而导致不少人宁愿“赌一把”也不愿放弃难得的机遇。——其实,那些热衷于“上当”的人也就是看到了这其间的“大利”,才不惜深陷骗局而纷纷求之的。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要想遏制“关系诈骗”犯罪行为,一是要让“关系骗子”无机可乘。最重要是要搞好普法工作,教育人们不要贪图法外利益、增强人们对骗局的识别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对“公权力”的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无处遁形。三是要加大对腐败犯罪和投机钻营者的打击力度,杜绝某些人“趟混水”的念头!

一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骗术骗技并不高明的农民,竟然能通吃8个乡镇、12个村,这其间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李吉明2010111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