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以说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与传播的元年。
3月初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在政协报告中两次提到,要加强公共外交工作;外交部长杨洁篪也在两会期间强调公共外交“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同时,全国政协外委会主办、察哈尔学会承办的《公共外交季刊》创刊。
之后,公共外交论坛或研讨会纷纷召开,主要有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软实力与公共外交”、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公共外交国际论坛”、全国政协外委会的“察哈尔公共外交研讨会”等。
公共外交决策与研究机构也开始成立,主要有外交学院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外交部成立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等。
据我所知,今年还会有公共外交研讨会召开和机构成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将于21日召开“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上海交通大学拟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全国各地已掀起了一股公共外交的热潮。在这次热潮之中,我们作为早期推动者更应该冷静下来,不要重复“一窝蜂”地上、“热闹”半天、无果而退的老路子。应该夯实基础,我认为这个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研究基础,切实地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进行全面、具体地研究梳理,对已有的公共外交理论有真正地把握,尤其是要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和提炼,从中探索出中国的公共外交理论。察哈尔学会与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的专题研讨会,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工作的发展。
二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公共外交的实践,还是公共外交的研究,关键的因素都是人才。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大学开设了公共外交课程,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公共外交培训还是空白。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最近由察哈尔学会统筹协调,本人牵头,赵可金高级研究员具体负责组织中青年学者撰写出《公共外交概论》教科书初稿已在征求意见,这是察哈尔学会夯实基础的又一大举措。明年,学会将与相关部门大力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共外交培训工作。我也在此吁请各位在各自的学校,积极争取开设公共外交课程,为公共外交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察哈尔学会是一家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公共外交研究与传播是我会近两年内的工作重点,我们非常愿意与各类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扎实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国的公共外交研究与传播事业。
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预期成果。
(此文是博主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和察哈尔学会合办的“中国公共外交:话语权视角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