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之争凸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困境


3Q之争凸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困境

彭澎

 

360与腾讯两家的互联网市场之争把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

其实,蒙牛与伊利之争已经很成问题了,但似乎中国上Q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还多,于是乎,3Q之争彻底把中国民众给激怒了。一旦把中国庞大的网民惹火了,问题就不是小问题了。

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关法律建设仍十分落后。蒙牛与伊利之争,使用了最下三烂的手法,偷资料、挖墙脚、造谣中伤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却仿佛总是没有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法制意识薄弱,违法成本偏低,大家都不把法律当回事。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3Q之争比起蒙牛与伊利之争来技术含量高了许多,但更加超越之处在于,把顾客、消费者或公众的利益当做筹码,绑架公众权利,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责任相去甚远。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吹嘘履行社会责任,但一旦影响到市场份额,影响到企业生存空间,社会责任就让位于企业利润了。问题是,企业之间除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可否有“共生共存”的多赢,或至少是共存?

我相信,中国经济领域的问题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即你死我活的残酷阶级斗争传统的影响。儒家宣传“和为贵”、“和而不同”,其实正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缺乏“和”的规范!到了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了极致。

现在的官场如此,职场如此,情场亦如此!

因此,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要突破这种困境,“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