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补贴实施,到目前已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了,销量看,政策涵盖的车型高于轿车的总体增长水平。9月,1.6 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82.33 万辆,环比增长19.91%,同比增长17.99%;1.6 升及以下乘用车占总量比重为67.96%,比上月增长0.58 个百分点……看来政策发挥了驱动作用。
补贴政策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买节能车少付3000元,而且,消费者所得到的收益是双重的,包括节能的使用环节。对厂家而言,政策也达到了一种引导的效果。
随着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启动,个别厂家表现积极,比如东风标致当即做出反应,在新的一批入围车型尚未公布的情况下,8月3日起,企业已开始自己花钱先行先补了。为了让消费者提前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福音,该公司率先在全国300多家4S店及二级网络提前实施补惠,将旗下全系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都归纳到享受“节能贡献奖励金”的队伍中。针对旗下所有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节能贡献奖励金”金额统一定为3000元/车。
先行先补的实施,使人想起2004年价格战爆发时一些企业采取的“降价补贴”。前者给的是实惠,后者表现的更多的是姿态,严格意义上说只不过是营销的技巧而已。
先行先补:第一、使先行购买的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这也是悉心服务的一种表现;第二、在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的同时也突出了企业对自身产品的信心。先行先补要有一定的底气,据了解,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与CCTV-5《赛车时代》栏目联合举办的“2010全国城市汽车节能极限挑战赛”中。东风标致408以百公里3.31升的优异成绩捧得了冠军奖杯,作为一款长度达到4.68米,整车重量超过1.4吨的“大车”,能获得此殊荣全靠整车技术实力的过硬以及正确驾驶技术的优异表现;第三、体现了厂家对政策的态度。一项政策的推出,影响厂家、市场的同时,也需要厂家、消费者的鼎力支持和配合。
从东风标致等车企的表现看,国家节能补贴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多角度的。
当然,也有个别商家将补贴看成是获利的机遇,在利益的趋使下,有了补贴原有的让利却减少了,无形之中消费者基本没得到什么实惠,使节能政策打上了折扣。问题不仅出现在销售终端,目前,认定节能车型的过程也遭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有行业人士认为:现在国家推行的对油耗达标车型补贴3000元政策是有漏洞的,判断的依据是企业自己上报的耗油标准,没有经过任何第三方机构的试验和检测。凭企业的自我申报,没有人予以核实,难保其中没有虚报作假情况存在。
也许,节能政策光“补”不够,还应有罚与之并行。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据了解,车船税新政策主要体现为:乘用车将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其中,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税负减轻,主体乘用车车型税额适当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税负则大幅增加。按照不同排量实施阶梯式征税,其目的就在于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希望新政早日实施。
据了解,韩国政府对小排量汽车从购置到使用、保养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在汽车消费税、车辆登记税、车辆取得税等方面,小型车享受减免待遇。购置车的时候要买公债,排量越小的车买得越少,根据排量大小,4%~20%购买率不等;在美国这个大排量车风行的国家,在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并对大排量车收取重税;在奥地利,政府要向豪华车购买者征收高附加费;法国对大排量轿车加以重税,同时补贴小排量汽车的购买……
可以设想一下,奖罚并举双驱动力作用下,节能减排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蓝畔)(独家供稿新浪,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