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读报(3330,shen)
先说物价:
车船税调整草案被指变相涨价 A2 方
《扬子晚报》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初步拟定了车船税的调整草案,目前大部分乘用车的征收标准为每年420元,而按照新政策,除了1.0升以下车型的费用有所减少之外,其余级别的征税上限都将大幅上调,其中1.0升至1.6升这个区间,最高将上调到1080元,而4.0升以上的豪车,将达到每年上万元。因此,有人质疑,有关部门是在以节能减排之名,行变相涨价之实。
看来,政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小排量车主。这个群体数量最大,对汽车成本支出也最敏感。
多个品牌食用油申请涨价 有市民开始抢购囤货 方
《人民网》说:这个月,在广州的一些超市,金龙鱼等大品牌的油一涨就是20元,调价幅度高达10%以上……尽管从10月20号开始,国家向市场投放了30万吨国储食用油,不过,仍有不少市民都选择了大量囤货,以备不时之需。
《金陵晚报》(A05)有南京市场的报道:5升金龙鱼油大涨10%
报纸记者看了一些国粮连锁店和超市:5升金龙鱼从79块涨到86块;鲁花花生油5升涨到100块以上;菜场的散装菜籽油500克、就是一斤、批发价也上涨了5角钱……
当然,商务部的消息说,国庆过后,粮油需求会有一个短期的回落,所以11月份食用油价钱也不必过于担心。
变相涨价搭车涨价的不少 B5 方
《现代快报》说:这一年前后,食品和日用品的变相涨价很流行。比方说,方便面,重量由90克缩水成85克,也相当于变相涨价了;奶粉也一样,美其名曰配方升级,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还有饮料,可乐罐子明显比过去矮了一截……
这吃涨了,穿也耐不住寂寞。最近,毛巾、T恤……凡是能和棉花沾点边的棉制品,都排着队搭车涨价。商家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棉花产量减少,棉价飙升。据统计,去年同期,棉花价格才1.4万元/吨,而现在新棉上市,居然高达2.4万元/吨,涨了七成。
这一轮食用油等食品和棉制品的价格上涨已经开始,而涨价的原因,研究者还不能达成一致。当然,我更相信一种主流的声音:国际投机和炒作。因为,世界大豆和棉花产量去年同比,不但不少,还多了。
通胀之苦,很多同志正在承受,但总有一些专家高谈阔论。
媒体批学者高通胀容忍论 称其不懂工薪阶层之苦
《中国经济网》说,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来新高……对此,有专家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中国近期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所以,通货膨胀率的控制线,应提到4%到4.5%之间、理论上,只要不超过9%的经济增长,就是没有伤害到经济增长,就需要容忍,社会也是可以承受的……
食品在整个CPI当中占了三分之一,所以,CPI上涨会使中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大。所谓社会可以承受,那些经济专家、学者靠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概两三个月前,世行高级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说: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振聋发聩!
想一想果然!市井小民省吃俭用存银行,目的就是通过以小积多应对房价、医疗、教育的巨大开支。结果,在高通货膨胀下,却是越把钱存入银行,越难应付这些开支。富人们却在通胀的预期下,轻易地通过贷款和资本投资享受着财产性收入的盛宴。
也有降价的消息:
房价一降就灵?
南京两新楼盘昨天大卖661套A3(蔡)
《现代快报》说,昨天南京的楼市用降价冲击市场,立即受到购房人的追捧。城南的某楼盘以平均比周边楼盘低2000元的均价开盘,吸引了800多人摇号选房,最后一批选房的竟然排队排到了晚上7点以后。而一天下来,房产商推出的693套房源,一下卖掉了553套。同样,靠近地铁口的江北某楼盘,各种优惠也不少,108套房源当天全部卖光,成为南京出台调控细则后的首个日光盘。
专家说,稍有降价,购房人就一哄而上,说明购房人对房价下跌预期都不高,一碰上定价稍低的,就生怕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
房产税一年内推出 第一套房不征税A9(蔡)
《南京晨报》说,最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房产税的推出,最多不会超过一年。试点的城市将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里选出。届时,还会有其他多种手段综合使用,比如:物业税。现在房产税的最后方案还没有确定,但是有一点已经明确,就是不会向第一套房征税,投资房将是房产税的调控目标。
监控下过日子,实在太郁闷了b1(蔡)
《现代快报》说,市民高先生,租住在南京莫愁路附近一处老平房,大约一个多月前,隔壁彭先生在房子的外墙上,安装了两个摄像头,方向就正对着高先生家的过道。从此,高先生每天都要在监控下,进出家门,而且,因为没有卫生间,到了晚上,一般都端着便盆到门外方便。自从有了监控,一家人晚上方便都提心吊胆,盯着摄像头,加快提裤子的动作……
高先生先是去交涉,没有结果,之后又报了警,可警察来看看了,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安装监控的彭先生说,最近不少邻居家被偷,为了防盗,更为了震慑小偷,保留证据,才装了监控。监控范围只在过道中,民警也来检查过,验证摄像头没拍到其他人的家里。
律师说,在这个事例里,侵犯隐私的后果没有发生,且无法预见,摄像头拍摄的是公共区域,并未涉及到高先生家,所以不算侵犯个人隐私。而至于是否允许私人安装监控摄像头、安装的位置、拍摄的范围等,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
法院限高令贴到老赖家门上 A3 方
《扬子晚报》说:10月1号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开始施行,老赖们的8类高消费行为将被限制:不能乘飞机,不能坐软卧,不能买房买车,不能旅游度假……连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也将被限制!10月22号,南京曝光了首批进入限制高消费黑名单的单位及个人。
不过,说起来,其中,高消费也是比较模糊的,比如租金达到多少叫高档写字楼,学费高达多少叫高收费私立学校;又比方一顿饭吃了1000元,算不算高消费呢等等……当然,毕竟限高令不可能事无巨细,法院的监管也不可能滴水不漏,但可以肯定的是,限高令将形成一种社会氛围和压力,依靠社会舆论监督,迫使老赖自觉履行义务。
美丽时刻(头版 蔡)
《现代快报》说,昨天晚上,2010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在五台山体育馆落下帷幕。当晚举行的全球生态旅游小姐世界总决赛颁奖盛典,是此次闭幕式的一大亮点。最终拉脱维亚小姐夺冠,南京姑娘刘羽君获最佳晚礼服奖。
(江都)货车急行中离奇少了78箱香烟a16
《扬子晚报》说,最近,一辆运载1000箱香烟的厢式货车,从淮安开往无锡,到了江都境内时,发现其中78箱香烟,离奇失踪了,而货车一直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中……后来,从沿途监控录像中看到,有一辆改装过的小货车,紧贴着这辆集装箱货车,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行,几乎与货车连成一体。接着,小货车上跳出一个人,站在车顶,撬开厢式货车的铁锁,然后,进入车厢,迅速将集装箱里的货物转移到小货车上……目前,这3名飞车盗贼已被警方抓获。
(上海)世博参观者突破7000万人次A10(蔡)
《扬子晚报》说,昨天上午,上海世博会的总参观人数突破7000万,创下世博会历史新高,提前实现预计目标。
调查:中国老年隐婚族渐增 非婚同居潜藏隐患(蔡)
有媒体(新华网)说,调查显示,中国有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隐婚,像夫妻一样生活,却不登记结婚……比如沈阳的张大妈,就和比她小5岁的赵大爷生活在一起,可他们却没有领结婚证,在双方子女眼中,他们不过是相互陪伴的大爷和大姨。而另一种隐婚,则是遭到子女反对,还是沈阳的例子,老徐和他保姆的小刘的婚姻,遭到他两个儿子的反对。他们说小刘别有用心,想通过结婚霸占徐家财产。为了阻止这桩婚姻,两个儿子还把老徐的户口本和身份证拿走。
专家说,因为没有婚姻登记,隐婚老人不能受到婚姻法的保护,不能以配偶身份成为法定继承人,老人共同生活期间的财产无法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解决办法,除了完善法律规定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老年人婚姻还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保障老年人婚姻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课题。
英国削减810亿政府支出 冻结王室费用1年(蔡)
有媒体(中国新闻网)说,为减少赤字,平衡财政,英国政府明年的预算比今年缩减了810亿英镑。首相卡梅伦计划解雇1/10公务员,取消内阁大臣的下午茶特权……
不过,卡梅伦首相下手最狠的,还是要算冻结英国王室一年的费用,而女王也已经对冻结王室费用优雅的点了头。
英国女王,给某些官员做了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