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之一,它赋予了主权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制定货币发行政策的职责。货币主权理应高于一切外来因素,包括所有国际惯例、国际协议和外来政治压力。货币主权只应服务于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目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呼之欲出,美元超额投放和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主要货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与无序调整,不仅扰乱了全球货币秩序,也将使各国货币政策博弈更趋复杂。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理应保持独立的自主性,而非被发达国家绑定,更不应该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失当埋单。
美元主动贬值,实质上是美国政府通过没有任何实物支撑、没有任何纪律约束的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中的首要储备货币地位,引导和塑造一系列有利于其领导和支配全球的制度安排。其结果有二:一是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热钱加快流入,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26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较6 月末增加1940 亿美元,加大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二是导致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的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国际基本金属、黄金、原油、农产品等期货持续走强,增加全球商品生产成本和通胀压力的上升,8月以来,我国购进价格指数扭转前两个月大幅下降趋势,环比上升10.1%,9月再度攀升至65.3的高位,输入型通胀的不确定性增加,必然加大我国通胀预期的管理难度。因此,通胀压力、资本流入、货币升值必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制订必须正视的三个并行问题。
昨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加息,表明我国央行维护人民币主权立场;同时,表明国内宏观经济自金融危机之后,已经稳企回升;加息目的是为了收缩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