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书记” 记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赤峰市元宝山区南荒村党总支书记王敏太


“四民书记” 
 
来源:中新社《中国新闻报》2010年10月15日 作者:李富 孙贵君

——记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赤峰市元宝山区南荒村党总支书记王敏太

    “群众再小的事情,也是我的大事情。我最大的事情就是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王敏太从1997年3月任南荒村党总支书记至今,使一个原有2000“四民书记” 
——记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赤峰市元宝山区南荒村党总支书记王敏太
    “群众再小的事情,也是我的大事情。我最大的事情就是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王敏太从1997年3月任南荒村党总支书记至今,使一个原有2000多万元外债的穷村变成现有2000多万元积蓄的富村。这其中,他流出的汗水,付出的心血,都凝结成一句话:让百姓富起来!12年来,他用青春和汗水,在22000亩土地上,用“四民”书写了一首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歌!

民生是第一要务

南荒村资源丰富,农田肥沃,煤炭丰富,年产800万吨的平煤集团元宝山露天煤矿,年产45万吨的建昌营煤矿,年产60万吨的昌盛煤矿均落在境内。在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初期,南荒村依托自身的优势,创办了煤矿、建筑公司、奶牛公司等集体企业,这些企业曾给南荒村带来丰厚的财富,村里也因此荣获赤峰市乡镇企业强村的称号。但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企业因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逐渐陷入困境,企业负债累累,村民怨声载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王敏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的。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连续几个月走访老同志、老党员、老干部,寻根问底,探讨思路,寻找出路。终于,他明白财务账目不清是导致群众上访的根本原因。当时白条顶现金、支出未入帐现象十分严重,全村十四个村民组共清理资金200 多万元。思路清晰了,出路有了,他马上通过镇村相关部门核实入帐,还群众一个明白。紧接着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帐目,并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全村财务进行审计。村里重大事情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后才能实施,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办事制度,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这样下来,群众的怨声没有了。而后,他带领两委班子,强力推进昌盛煤矿转制,实行租赁承包,使这个连工资都发不开的企业,三年向村缴纳租金1020万元,化解了原企业1000万元的债务。现在,昌盛煤矿每年向村里上交90 万元的管理费。接着,他对村建筑公司、奶牛场、农机站也实行了转制,保证了村集体资产的不流失,又焕发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活力。此外,在不增加集体支出的前提下,还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引进顺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实施了虹鳟鱼养殖项目,水清鱼跃的秀美鱼塘既是村里观光一景,又成为村里一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情是第一着力点

南荒村在元宝山热电厂有10.51﹪的股份,在建昌营煤矿有40﹪的股份。南荒村有8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1608户4971人,就业增加村民收入成了王敏太为之奔波的大事。经过连续不断的协商,这两家企业就地转移了大批劳动力,不但为村里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村带来了近700万元的利润分红,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王敏太从土地入手,推动产业化经营。在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号召村里立足长远,加大农田水利基地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能力。先后筹集资金214万元,修建配套机电井32眼、修建输水管路2500延长米,2008年河北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新打机电井4眼、铺设地下管路2.3万延长米,把管路铺到了村民地头,大大提高了防灾抗旱能力。同时,王敏太书记还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业。近年来,向日葵、大葱、高粱种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该村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了1000亩。此外,还采取个人与集体联合投资的方式,利用矿山废弃地建设高标准绿鸟鸡养殖场一处,建设并完善了奶牛小区一处。   
他积极支持村民发展投入小、见效快的肉羊养殖业,2007年,该村肉鸡饲养量达到了20万只,奶牛存栏260头,肉羊存栏1327只。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成为南荒村村民致富的绿色通道,在信贷、收费、占地用地、信息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扶助。在村里的扶持引导下,该村的个体贮煤大户和运输大户不断涌现,同时带动了机车修理、餐饮、加工制造、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红火发展。目前,该村的个体工商户达到47家,个体煤炭运输户145家,这些个体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有的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并解决了村内外大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南荒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装上了新的“助推器”。

民风是第一“晴雨表”

“看群众的眼色行事”成了王敏太慎言慎行的尺度。王敏太认识到,没有一个好的健康向上的民风,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为此,抓民风建设,成了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抓民风建设,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王敏太加大了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配合元宝山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南荒村启动实施了新村建设,先后投资3600多万元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一安装闭路电视,建设小学教学楼,并新建了16户楼房、80户平房、216户起脊房,完成了395户农户的搬迁工作。他们按新村规划进一步修缮道路,实施绿化、硬化工程,2007年投资400万元,硬化路面2100延长米。2008年投资830万元修村村通油路10.7公里;投资370万元完成了新村广场、商业网点、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场所的建设,安装健身器材22件套。目前,一个占地630亩的农民新村已初具规模。
整齐的街道,俨然的屋舍,老人的笑声,孩童的欢歌,无论是荷锄耕作的农民,还是工厂矿上上班的工人,南荒村的百姓把对新生活的感受都写在了脸上。看到这些,王敏太笑了。

民众是第一挚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王敏太说,孩子是村里的未来,穷啥不能穷教育。自2004年以来,村里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整修小学教学楼和进行校园绿化美化,投资30多万元为学校配备了电脑设备及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彻底改善了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教育基础条件。自1999年以来村里还设立奖学金,对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考入其他重点大学的每人奖励2000元,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的每人奖励1000元,几年来,村里已经累计发放奖学金23万多元,已有135名学生享受此待遇。

现在,南荒村全村4273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90%。村里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养老金,累计发放94万元,2007年,村里对养老金标准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40元增加到720元。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村民与外界信息沟通的桥梁,村里投资42万元铺设了光缆,对全村电视通讯和互联网设备进行了改接及维修,全村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了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村民文化生活、居住环境和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村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明显改善,依法治村、社会和谐有序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王敏太带领全村的艰辛探索与改革发展,使南荒村收获了累累硕果。南荒村先后获得了赤峰市“十强村”、赤峰市“五好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面对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王敏太没有就此止步,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新更美的蓝图:到2010年,建设三个专业区,即万亩以上粮食作物种植区;百亩以上水面冷水鱼养殖区;百户个体私营煤炭生产经销区。实现“五个一”,即:粮食产量1000万斤以上;实际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银行存款达到1亿元。自今年5月份开始,南荒村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在全村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在活动中,村党委立足本村实际,坚持把“创”和“争”做为主要措施和根本手段,把“先”和“优”作为主要目标和根本目的,在“创”和“争”上定措施,定责任,在“先”和“优”上定规划、定目标,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经济社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最终目标。
万亩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冷水养鱼、村级道路建设、煤矿技改、煤炭生产销售、个体私营小区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一幅幅的新美如画的图景正在南荒村舒展开来。王敏太先后被赤峰市政府、赤峰市团委、元宝山区政府评为“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青年企业家、小康带头人”,2007被选为元宝山区第七届人大代表,2009年被赤峰市评为劳动模范,2010年又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劳动模范。文/李富 孙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