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魁等: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安全形势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还与一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力和控制力等相联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能源安全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保体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而保证自身安全。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体系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保障能源安全,已经成为维护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入研究新的能源安全观,分析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节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
一、需求持续快速增加,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增长速度为11.59%,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增长速度达到12.69%,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均明显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生产比为1.08,能源供应略显不足。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31741万吨,净进口13617万吨,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42.9%。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内外需求的强劲拉动,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必然对能源消费产生很大拉动,能源供需矛盾仍将持续存在。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112万吨,2004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已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3%,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1]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2-1 1995-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趋势
      注:黄线为供给趋势,粉线为需求趋势。
      资料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北京,2007年12月
二、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制约能源供给能力提高
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经济效率很低,目前我国主要用能源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
2-3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北京,2007年12月   
三、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能源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优质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严重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石油、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同时,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煤炭成为我国的基础能源,而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2-4 中国20052010年的能源生产结构
      资料来源: 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北京,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