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帆:限购令与其说是限制购房不如说是鼓励购房
全国部分城市在推出限购令,一个城市推出,跟着就有城市效而仿之,这是中国特色,不创新,跟风前进。
日前,广州也跟样学样地颁布了“限购令”,大致限购内容如下:
1、没有广州市户口又非常住人口,不准在广州买房子;
2、无论任何人,18岁以下都不给买房子;
3、广州市本地户口的人和暂住人员(提供一年以上本地税收证明)限购一套房;
4、首套商品房首付可以2成,二套5成,三套禁贷。
笔者反复阅读这限购令,每次读,都感觉,与其说是限制购房,毋须说是鼓励购房。我坚信,只要稍有点头脑的人,在反复阅读这“限购令”后的想法都会与我的想法大致“巧合”。何也?
一、限购令实际上在鼓励买房
广州限购令中其中有一条,是“广州市本地户口的人和暂住人员(提供一年以上本地税收证明)限购一套房”,意思就是广州户口和能提供纳税证明的暂住人员,可以买一套房,这无异于放开了购房条件,那些已经买了两套房的人,因为有了限购令,就可以再买一套房,因为有这限制,原本这部分人不打算买房的,也想要买了,原因就是政策允许再买一套。买了三套房的,如果还想买,可以把已买的房出售一套,再买一套新的,因为政策允许。
二、限购令有歧视嫌疑
限购令允许广州户口及能提供纳税证明的暂住人员买一套房。有些来广州打工的人员,刚来了一两年,根本就无法提供纳税证明,这无异于将这部分人排除在外。
限购令明文规定“没有广州市户口又非常住人口,不准在广州买房子”,那些到广州来工作的外来人员,吃在广州、住在广州,为广州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却不允许人家买房,这是很粗暴的地区歧视,是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在文明社会,这种歧视是不应该发生的。
地方政府为什么限购?是因为房价高、且上涨过快?既然房价高,又上涨快,那手头有钱,现在买房,必然大赚一把。
国家提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其潜台词不是打压房地产,意思是房价可以合理上涨,但不能上涨太快了。既然允许合理上涨,而国家又在限购,那么如果这时买了房,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愈是压制,愈会反弹,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要降房价,并不是“限购”可以达到的,相反,越限购越有人购,为什么?因为这正是大好商机。要降房价,限购是没有多大作用的,限购就如同决堤,是在下坡堵漏,这是没有作用的,而要从上坡堵漏,才能真正把决口堵住。降房价的源头,是降地价,地价占房价成本的40%以上,地价不降,房从从哪去降?政府一方面希望从土地增收,一方面却不降地价而又采取限购措施,这与“吸烟有害健康”如出一辙,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仅仅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而不从制烟环节入手,能控制吸烟吗?
当然,我们也理解政府的难处,面对房价直线上升的局面,面对百姓对房价过高的抱怨,政府只得出面实施调控,然而政府做的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把戏,其行事方式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没有在事前拿出一整套管理规范方案,总是在穷于应付,当房价高了,就调控一下,房价相对稳定了,则置之度外,这种行事管控方式,只会推高房价,因为政府没有制订出一整套系统方案,而是临时加以调控,每次一调控,就把房地产推向了风口浪尖,将房地产从幕后拉到台前亮相,这能让房价下降吗?政府隔三差五地调控一下,弄得全民都在关注房价、讨论房价,这“一关注、两讨论”,房地产自然成了“风云人物”,不断升温就成了顺理成当的事了,热起来了,价格没有不涨的理。当人们天天都在喊声“提高妇女地位”时,“妇女地位”就显然没有也无法提高,而当人们不再喊时,妇女地位就已经提高了,为什么大家不喊提高男人地位?因为男人已经成了社会的主宰。
当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百万个人、千万个人、亿万人都在关注某个人时,这个人想不出名都难,出名了,身价能不暴涨吗?
政府的不作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拿出整套管理调控方案,而是应市式调控,是散打,是乱拳,如果被打中了,不是武功了得,而是偶然命中,用民间的话说,是运气。这样的调控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真正要降房价,就要拿出一套组合拳,认真分析,适时、有序地出手。
二是政府缺乏远见,对房地产的未来走势没有科学的预见,而只是想当然,以为出台一两个政策,房价就会稳定住。要知道,宏观经济是不以任何人和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本身在起作用。比如股市暴涨或者暴跌,政府想扭转也无能为力,为什么?是市场无形的手在起作用,人为是无法逆转的。如果政府有远见,对房地产的未来走向有个基本的判断,自然就会形成科学有序的调控方案,不说完全逆转,至少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事实上,政府每一次的调控,都在变相为房价上涨“摇旗呐喊”,把房价推向一个又一个高点。
在笔者看来,“限购”无异于将刚性需求堵住,库存起来,刚性需求并不会因为你“限购”而消失或者减少,既然不会消失和减少,限购就等于是把刚需打包库存,当库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即使政府不放开限购,也会爆发,而一旦政府放开,这些库存起来的刚需就会如同泄洪般一泻千里,到时房价就会出现瞬间暴涨的局面,真到这种时候,是比地震和洪涝更严重的灾害,提请政府认真而慎重考虑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