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全国限购一盘棋一招将死高房价(地产评论)


洪维:全国限购一盘棋一招将死高房价(地产评论)

 

洪维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率先实施限购,即每户居民家庭限新购一套商品住房,拉开了限制居民购房套数的序幕。当时,北京业内曾认为,该限购政策因其行政色彩过于浓烈,或仅能执行半年。但随着9·29调控出炉,各地限购住房套数成为常态,也逐渐成为二次调控落地细则的主流形态。10月11日,杭州市出台新规,暂定杭州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杭州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停止执行购房补贴政策,恢复征收房地产登记等相关收费,并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这是继北京、深圳、上海等热点城市“限购”之后,又一高房价城市出台限购令。个别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对外地居民进行购房限制,如位于北京近郊的河北燕郊,要求首套房首付50%,不能提供本地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不予贷款等,楼市因此陷入低迷。

在住建部、国土部和监察部的督促下,始于北京的“限购令”开始在全国蔓延。9·29新政之后,深圳率先出台细则,限制居民购房套数最多为2套;10月7日,上海再出限购一套房细则,国庆后第一周,杭州、南京、宁波、福州等地,也纷纷出台本地住房限购政策。

伴随着“行政调控”色彩浓烈及“一刀切”的质疑。以抑制需求为主的“限购”政策出现了由北京推广至全国的趋势,打压了楼市成交,国庆后迅速走低,似乎遏止了楼市过度回暖的势头;而另一方面,暂时的限购,又埋藏着未来需求释放、房价报复性反弹的风险。

“限购”不是没有漏洞。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媒体上撰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认为,各城市出台的限购令没有区分已经持有的物业套数。不管是尚未购房的居民,还是拥有七八套住房的居民,一律可以再购一套新商品房,与其说这是对房地产投资的抑制,不如说是对投资者的鼓励。记者在北京、深圳等地的调查表明,限购令的执行并不十分到位,比如要求提供本地居住证明的,“花几千元就可购买一套社保或纳税证明”,多家中介机构人士称,且能通过亲属关系、联名等方式,规避限购一套房政策,获得银行贷款。

疯狂房与政府铁腕,终是胳膊拗不过大腿? 国家最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最近全国各大中城市包括京广沪深杭甬榕等城市纷纷出台“限购令”,彰显了本次楼市调控的决心和力度。网友老虎说:房子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近年来炒房者赚得太多了,不能再让他们如此猖狂了。如果你不去接盘,炒房客就不可能把房子卖出去。让我们团结起来,让投机资金自食其果。

然而,笔者赞同网友汉风古韵的观点:目前“限购令”主要在几个大城市执行,但纵观全国楼市,难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弊端,而最近一轮一线城市房价的所谓“回暖”正是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房价暴涨推动下实现的!限购具有普遍的合理性,不能限制在几个大城市,如果投机需求转向中小城市,将对全国整个房地产调控造成更大混乱,有必要未雨绸缪堵死住房投机需求的出路。

为此,限购应尽快成为全国一盘棋,形成气势宏大的规模效应,让炒房者不能继续下去,达到房价急剧降温的效果。否则,散兵游勇般的城市限购令就会功亏一篑,陷入越调控越涨价的后果。同时,但也应该看到,限购是行政手段,从时间上来看,限购是短期房价下降的撒手锏,长远来看,增加供应是此轮调控政策的另一重要指向。而包括保障性住房及中小套型商品房的供应能否跟上,取决于各项政策如信贷、土地、问责等政策执行的力度,才能最终促进房地产业和谐理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