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品牌建设,不能本末倒置 ——王强地板"爱心服务"启示录 撰文 袁海云 《地板专家》杂志总编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笔者真想跟子张师兄来一个超时空采访:“子张师兄,您是通过什么秘诀做到超过《周礼》要求的?练就过程的真实感受如何?达成之后的感受又是如何?被老师孔子评判之后您有何心得?” 我估计子张师兄可能会说“我要做圣人”,当然可能说的不会那么直接。清朝名人曾国藩也曾经这样按照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因为自己和朋友的老婆戏说了几句,后来后悔自责到自闭自省三日。 正所谓过于不及,适可而止。 子张师兄和曾国藩师兄还算说的过去,因为他们都是在精神修炼上过度追求,如果是在物质金钱上也这样“歇斯底里”呢? 作为地板人,如何从此故事中获取营养?笔者认为,品牌打造如同此理。追求企业发展必然需要商业包装,但是过度迷信包装就会过犹不及,险象环生。在相对舒适的经济环境,企业通过初级的商业包装开始尝到甜头,这就像鱼儿上钩。随后接着的就是策划包装、包装策划、再策划再包装。消炎迷上抗生素,最后身体必入土。我的咨询界的朋友说,其实咨询策划最多能帮助企业锦上添花,不能起死回生,如果企业自身没有抗体,再好的药也是一时之救,不能长久。近几十年来,全球的商界流行“漂绿”,用某些行为或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这实质上是一种虚假的环保宣传,一旦被发现必将成为众矢之的。金光APP、惠普、普利司通、沃尔玛、巴斯夫、雀巢就是因为“漂绿”成为全球环保人士的“箭头靶”。 其实这也是一个“本”和“末”的问题,本末不能倒置。 地板行业的“本”是什么?“本”还是“老生常谈”的质量和服务。不管你喜不喜欢,聪明聪明,善不善于策划包装,一万年以后还是质量和服务,尤其是铺装服务。你可以标榜自己是中国驰名商标、A板、金保姆服务、五星级服务,最后如果消费者感受不到你跟这个称呼的对称性,你可能会被称为骗子,他还会“奔走相告”,做你的免费宣传员。反之,即使没有那么多鲜花绿色做陪衬,但是质量和服务都是真功夫,再坏的经济环境,你的销售业绩肯定不会是最坏的。北京的王强地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9年创立的王强地板前身是王强安装公司,“队长”王强1998在北京领着几个弟兄开始创业。当时地板安装市场就是游击作战,没有标准没有品牌,铺装好坏客户碰运气,出了问题也不用考虑投诉,因为安装队就是游击队,没有编号没有备案就像凡眼看不清鬼。王强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爱心服务的概念,但是他知道老辈说的道理:我对你好,你总不会对我不好,我就把你的家当做自己的家来铺装。一直到2008年,全北京几百个地板安装队最后以品牌的身份存活下来的就是唯独“王强安装”。 安装带来口碑和市场,这是王强没有想到的。王强虽然憨实但是几年的创业也练就了组织经营的想法和能力,几年前他于是做起了地板代理。2009年建立了自主品牌王强地板。王强的大部分客户分布在北京的总装、总政、总参等军队和单位系统,专业的铺装技能加上始终如一的贴心服务,让王强赚足了口碑。客户总是找上门来订货,还有更多的老年消费者(很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或团师级别退休干部)找上门来介绍客户,经常一来就是十几家、几十家。 笔者参加过王强今年年初的消费者联谊会,来了八九个50-70岁之间消费者代表,他们都是军队系统退休的高级别干部,还有几个协会以及媒体代表。当进入消费者评说王强地板的印象时,老干部像小孩一样,争先恐后,就怕轮不到自己发言,安排给他们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最后不够用。从开始认识强到怀疑他的承诺,从经历满意到成为贴心朋友。个个面露愉悦,纷纷赞叹鼓励,人人要求能有机会帮助王强发展壮大。 我很惊讶这样的场景,也是我久违的甚至没有经历过的场景。 王强地板,一个草根团队创建的品牌,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或不熟悉品牌包装。 我多希望行业有更多的王强。 王强、总参某部刘先生(业主)、本文作者袁海云
地板品牌建设,不能本末倒置。 ——王强地板"爱心服务"启示录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