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步与危险的硬着陆


    

在国家调控步伐刚告一段落之际,开发商集体放言:2010年不差钱。

在不差钱的背后,既是开发商现有资金储备的真实写照,也是开发商对今年依旧可以轻松获取信贷资金的信心写照。这是房地产行业多年来第一次及时地带有强烈针对性的群体放言。这是进步,也是危险的信号。

进步,指的是企业的国家公民意识在增强,企业不再只是国家政策大棒下唯唯诺诺的顺从者,而是在顺从和适应政策的同时,以自己的公民意识觉醒,开始反证政策的调控方向、措施和力度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差钱”三个字,有力的回应了“国四条”、央行关于信贷的工作部署和税务总局关于土地首付款的调控政策,也印证了笔者昨晚对于央行工作部署的解读。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应该看到行业群体信心增强下的成熟。

现有的调控政策,从执行层面上看,缺乏对于信贷资金合理流向的有力控制手段,在银行商业化的前提下,信贷资金也无法不流向优良信贷领域。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前提下,哪一个行业投资最能带动GDP向好,哪个行业就会是信贷资金的宠儿,哪个行业具有更好的投资潜力,民间资金就会顺从于哪个行业,这是无法左右的市场规律,只要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考核标准不改变,不出台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针对于促进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政策,这个格局将无法改变。

直接以群体豪言的方式说出“不差钱”,暴露了一个明显的危险信号:房地产已经摸准了调控的路线和软肋,绑架了国家经济。这种绑架夹杂着主动和被动的多重因素,多年来,在以单纯追求GDP速度,弱化分配体制的经济模式下,中央的调控政策其实给予了房地产行业巨大的政策空间和政策宽容度,多少条类似于“招牌挂土地2年不开发就收回”的政策多年空挂?为何空挂而不执行?这不仅只是地方政府要反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发商、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这一个铁三角浮出水面已是多年的事实,解冻这一铁三角最主要的三个主要环节:土地出让制度、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开发信贷监控,不是有错不改、缺位就是阳奉阴违。分配体制问题,是现在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的重要推手,也是为何消费拉动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

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的调控政策数量,不仅没有拉下房价高昂的头,反而助推火势,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政策问题,而不是将罪责无意识的全部推向企业或者某些具体的贪官污吏头上?造成中国房地产现状的真的是某些企业或者某些个人吗?如果真是这样,很简单,该下课的下课,该关禁闭的关禁闭。我们的目前的政策从逻辑上看,缺乏连续性和前瞻性;从执行上开,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或者根本不执行,在空调;从效果上看,只是满足了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没有满足民生和经济良性发展要求。太多的政策是昏头转向的玩技巧,闭门造车,从70/90,到地价款50%首付,这些昏头政策的出台,缺乏基本的行业常识。

在后危机时代,相信从政府到个人,没有人心里会真正的踏实,否则今年的房地产泡沫也不会吹得如此绚烂和恐怖,位居世界七大泡沫之一。开发商的群体不差钱,相信会刺激中央反思和改变现有政策方向、调控力度和调控手段,这不仅对行业有帮助,不至于整个经济被动下跌,也有助于缓冲经济的二次触底。否则,中国房地产会在一年后迎来被动的“硬着陆”,提前引发强烈的二次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