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成立网络政事督办中心
周六,夫人去开政协常委会,老夫“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夫人临走时问:“有什么好提案呀?”我不以为然地、轻轻地说:“没有”。
也许将近四年的博客生涯,每日一搏,每日一提案,使我“江郎才尽”,没有什么好提。
夫人出门后,拾起昨日的晚报,竟被微博论政所吸引。读后颇有感触,叹:微博作用如此大也!于是乎,我也在想“提案”了,如何为广东两会贡献微薄之力呢?为民办一些“实”事呢?
六年从政,是官非官,虽不能大切大悟,却也悟出官道虚实之哲理:
有些事,实事实做——不得不做;
有些事,实事虚做——不是不做;
有些事,虚事实做——尝试去做;
有些事,虚事虚做——不可能做。
每年“两会”过后,到我案上的“提案”自然就很多,人大、政协督办部门也非常认真督我们办。殊不知,这些提案多数来自本行业,多数是业内之事,业内之事却非业内之事,多不能为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哪怕是空忙一场,也得完成这些神圣的提案。提案完成之时,也就到年终总结之日了。如何总结呢?还得按照“固定格式”去写吧。虚也是,实也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今天总算忙乎完了。
边看晚报,边做思考,人总是这样,明明知道是虚忙,也得“认真”。突然,灵机一动,我也来微博上奏粤两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建立“网上国事督办研究中心”,齐心协力向政府决策层建议和督/协办政府应该做好的各项工作。单靠简单的散沙般的网络问政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目前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方案却不能很好的执行,关键是缺乏刚性的监督机制,如果加上复杂的官场关系和僵化的潜规则,更严重影响社会进步的进程!
微博发出了,我又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个“网上国事督办研究中心”呢?细读一下,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定位这个名称:“网络政事督办中心”如何?“政事督办”比“国事督办”“实在”些,可行性强,不太“虚”。
“网络政事督办中心”应该不是一个实体,只是一个虚拟,只是一个平台,没有法人,也没有中心主任,当然就没有官本位。这个“中心”只是“实事虚办”,将政府提出的任务、目标罗列出来,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让网民“监督”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和资金范围内任务执行的进度和完成的情况。作为当事部门当然可以听也可以不听,“看着办”即可。毕竟这“中心”不是一个政府部门,没有级别,更没有行政许可的法律支持。
那么,这不是很虚吗?是的,很虚,但虚中有实。人们现在逐步认识到虚拟的网络有无穷的生命力!周久耕之类不是在“虚拟”中倒下吗?BRT不是在虚拟中让政府充分去表达吗?如果我们的当事部门不畏惧“虚拟社会”中的“虚”,必定在现实中的“实”倒下,或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局面,说不定会由于不作为和不会作为而“倒阁”。
我们要知道伟人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说过: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在不可抗拒的网络时代里,民间智慧一定可以形成强大的民间智库,同时对时代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对不利于时代进步、与民争利、懒于问政的“雷人”、“雷语”具有摧枯拉朽之威力。
正如本人微博所言:复杂的官场关系和僵化的潜规则,严重影响社会进步的进程!在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对不良行为,不正之风噤若寒蝉,而依靠没有人际关系的虚拟社会是否可以使政令通畅些?是否更具效率?是否让现实社会更加完美?我也相信,随着人们应用虚拟网络的心智成熟,“虚”的部分会越来越少,“实”的部分会越来越多;浮躁的心态会越来越平静,理智的思维会越来越成熟。
如果真的要启用这个“中心”,请决策部门先了解什么叫作协同系统
协同系统:主要解决项目跟踪,绩效考核,知识共享的问题,当一个问题提出后,相应的人必须回应并处理好,超时未解决也会报警并发短信给有关领导,成功与失败案例也会积累下来,使经验得到共享,政府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借鉴,跟踪落实以往的好见意比提出新的建议更急迫些。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