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的“房地产支柱论”危害大
从来不会有一个国家会说自己是房地产业大国。因为房地产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空心化”产业,过度依赖其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不明智的。很难想象一个在国际上有足够竞争力的强国,其崛起靠的不是科技、实业、教育,而是建立在所谓“全民皆房”的“繁荣兴旺”上。
美国以往的支柱产业是铁路、钢铁、石油、飞机和汽车制造业,现在是航天、信息产业。日本是靠汽车、电子、光学和计算机产业奠定世界经济第二的基础。而我国却是把开发商声称只为富人“盖房子”的房地产业当成了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能使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吗?显然不能,因为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能带动的只是煤炭、钢铁、土地的巨大损耗,并不能刺激科技进步。科技不进步,发展不持续,资源消耗大,发展受制约。
然而因为一场世界金融风暴,将本要进入调整的房地产业又被当作“回阳救逆”的神药,政府赋予了他拯救中国经济的使命。当下看房地产已经无可奈何地成为了支柱产业。没有房地产,经济数据将一片惨淡。如果拿一枚细针刺破房地产泡沫,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将改写。
当前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所有方面。地方政府得到了空前的卖地收入。1月8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000亿元。按照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约为4.4%。2009年,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同比增长75.5%,约占GDP的13%。考虑到很多企业的赢利靠房地产投资得来,那么,实际数据应该高得多。在整个2009年,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左右,在9月份之后整个的投资增长当中,房地产投资成为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房地产贷款大增,没有房地产业中国的消费数据会更加难看。综合来看,2009年,房地产贷款新增超过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0.9%,其中在新增房地产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69.7%,有80%的个人消费贷款是房地产贷款,贷款超过房地产最疯狂的2007年的两倍。就在政府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在中国惟一的热带省份海南,房地产正处于疯狂炒作阶段。房地产已经与工薪阶层无关,转而成为资金与财富的宣泄口。
另据报道,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29家央企中,超过70%的央企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主营业务和房地产关系不大的多达80多家,分布在钢铁、冶金、医药、农业、化工等各个行业。2009年1-10月,央企中涉及建筑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4.5%。有数据显示,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立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目前已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没有房地产业,他们无法存活。
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汽车、房地产作为我国整个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点也不能动摇,不但不能动摇还要进一步发展,因为他们关联度高,“汽车关联一百多个行业,拉动钢铁、电子、化工、橡胶工业,还可以玻璃工业、座椅拉动纺织业和制革工业。房地产上游可以拉动钢铁、建材水泥,还可以一直拉动到家用电器,家里新买一个房子,换一个电视,甚至纺织业也被它拉动了,窗帘也要换新的”。
这被视为一个吸食房地产鸦片上瘾者的自白,政府过于依赖房地产,在房地产尾大不掉之后倒过来强调房地产的重要性,被斥为养虎遗患。这些人忽视了一个事实,房地产市场的“虎”正是地方政府、地方与中央的国有企业。
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火山爆发口。在民众情绪上已经如此,每个认可房地产市场重要作用的人,都会被视为既得利益阶层遭到痛斥。(摘自叶檀《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鸦片》)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选择,到底是急功近利地以强调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振兴经济呢?还是应该把战略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诚然,在这个屁股决定脑袋的年底里面,某些既得利益者正是通过地产威胁GDP,通过威胁GDP而要政策。压力和诱惑之下有人妥协,有人放弃原则,有人开始短视了。部分地方政府正逐步放弃“原则性问题”和“长远利益”。而更多的既得利益者进一步鼓吹房地产支柱产业论,为高房价正名,摇旗呐喊。
现在的情况是,离我国18万亿亩耕地面积的基本安全线只有一步之遥。但已经有甚者打着发展房地产业的旗号,打着解决高楼价之根源的“美好愿望”,而为突破18万亿亩耕地面积的国策底线而奔走呼号。面对这种种,我们又当如何?
房地产业正像鸦片一样,让中国经济从“萎靡不振”一步找到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但要知道这只是鸦片带来的错觉。快醒醒吧,否则……。
邓浩志
2010年1月27日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